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发布时间:2016-11-26 19:38 | 日记本:《心理》

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

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1、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3、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4、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6、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7、贬低、妒嫉他人。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8、自暴自弃。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9、回避竞争、竞赛。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10、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11、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自卑儿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诸如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自卑?

青春期孩子往往都是张扬个性的,但是有那么一类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后反而更自卑,这让很多家长无法理解。那么孩子自卑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为您解答。

在一家心理学专业网站的投票结果显示,青春期孩子会感到自卑的原因中,有几个原因是占主要的,下面就是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做出的详细解释:

1.不合群(占20%)。

人们往往有非常强烈的对归属感认同感的渴望,而青春期的孩子更倾向于从同龄人群体中获得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希望这个时候被人认为是“哦,他是那一堆儿的”,因此由于不合群或者自认为的不合群而导致的自卑感就非常的强烈。因此专家建议,这样的孩子,培养自己的自信最重要,要主动的去融入群体中,而不是等着群体来包容你。

2.成绩不如别人好(14%)。

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孩子的价值感与成绩是成正比的,成绩不如别人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一定要纠正。

3.相貌(12%)。

4.身高(11%)。

和第三项相貌一样,很多孩子是太过于重视自己的外表,更在乎在别人眼里的看法,以至于自认为身高、相貌比别人差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只要自信的人,都是美丽的。

5.别人都有恋人而我没有(11%)。

其实这一点与第一项有类似的地方。很多青少年早恋并不是因为叛逆或真的“真爱”,只是看到身边其他同学早恋了,自己不恋就“跟不上潮流”,归根究底还是害怕无法融入到群体里,怕被孤立。

你的孩子为什么自卑

孩子自卑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智能方面的因素。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很上进的,他们总是希望尽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赞扬,这是孩子们在最初阶段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孩子们在感知记忆、分析归纳、想象联想以及语言表述、实验操作等方面总是有区别的,总会有孩子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如果这种情况长时间得不到改变,他们就可能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丧失信心。

  二是定位方面的因素。有的孩子把自己与更高年龄段的孩子甚至和家长进行比较。更有极端的要强的,有一种“心比天高”的心理,拿自己和各专业的大师做比较。

  我的一个学生理科成绩相当不错,但文理分科的时候却选择了文科,我当时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居然是:“我真的更喜欢理科,所以经常看一些理化杂志,可是许多文章我根本看不懂,那年我买了霍金的一本书,自己看不懂,拿去让老师讲,没有一个老师能讲明白的。我就觉得自己再学上一百年也未必能达到那个水平。虽然我不是太喜欢文科吧,可至少我见过的相关书籍差不多能看懂,多少还能说出个道道来。所以我觉得自己搞文科更有前途。”我问他看不懂的是些什么杂志,他说有些是他哥哥从大学带回来的大学学报,其中还有《物理学报》,那可是中国自然科学界的顶级刊物。我跟他半开玩笑地说:“咱俩的身份应该颠倒一下了,别说是高中生,就是你哥这个理科大学的高才生,看那书也未必能看懂吧。按照你的思路,那你将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呢?看不懂莎士比亚就不选择外语类专业了,读不懂《尚书》《尤里西斯》就不选择文学专业了,不明白博迪莫顿的《金融学》你还不选择金融了,那可真是没完没了了。”

  三是教育方面的因素。本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孩子们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卑问题,但由于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较,我们又不可能时时处处地在各个方面善加引导,所以反而成了导致自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进行明确比较的往往都是成绩等硬性标准,但这一类硬性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衡量出来的优秀者都是少数,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

孩子过于自卑,怎么办?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心情沮丧,情绪低落,几乎失去奋斗的勇气。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一、孩子自卑的表现

1.自我评价太低

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难,往往容易转而责备自己。

2.过于敏感多疑

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别人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还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批评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如大哭大闹,极度消沉等。甚至会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3.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感强的儿童,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优秀的表现。所以,他们有着比一般儿童更强烈的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甚至会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的赞扬。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自卑的感受。

4.不良自我暗示

自卑感强的孩子,会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把成功归结于运气不错。面对成功时的欢呼会表现得排斥,希望低调害怕下次万一遭遇失败引起别人的嘲笑。

二、孩子自卑的原因分析

孩提时期,是一个孩子人格、价值观以及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孩子一生下来,并没有自卑心理,这些自卑感的形成往往源于不良的成长环境:

第一、负面的家长影响

1.家长过高的期望

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家长由于自己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比较高,即使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形成给自己定高标准的习惯。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孩子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萌生自卑。

2.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

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因此父母的这种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第二、不当的教育方式

1.家长经常训斥孩子

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大孩子的过错,经常训斥孩子,有时还会对着孩子大声咆哮。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负面的语言是一种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安全感,很可能变得胆怯多疑、谨小慎微、自卑心重。

2.家长不恰当比较

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较,我们又不可能时时处处地在各个方面善加引导,反而成了导致自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尤其是在亲友前面和大众场合下。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变得不求上进了。另一种是纵向比较,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只要分数有起伏,就会大发雷霆。

第三、不良的成长环境

1.家长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

2.破裂的家庭环境

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觉得自己是被遗弃棋子。尤其当看到别的同学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就更加伤心,感到很自卑,内心没有了努力向上的动力。

三、消除孩子自卑心理的举措

为了减少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让孩子尽快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爸爸妈妈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落脚点并非是单纯的鼓励与关爱,而必须是体现孩子自身能力与意愿的成功、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与事迹、关于生命本身的根本信念以及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积极反思学习,做智慧型父母

研究表明:自信的青少年的父母有三种品质: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子女的成绩;给儿童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导,对进程监督并确保其完成;给予儿童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小心翼翼地帮助孩子使之尽可能独立完成,对于年长的孩子,给予发言权,让他们决定如何更好地胜任挑战达到目标。

2、慎用批评指责,赏识教育亦有度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孩子脆弱的心承载太多的来自父母的负面语言,将会碎裂成无数的自卑因素,刺伤自己。谁也不喜欢总是受父母的数落、指责。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住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当然表扬也有方法,有也度,全看家长去把握了。

3、宽容不完美,关注心理健康

分数总是有起有伏,家长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不要拿孩子与其他人对比,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家长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不能容忍孩子的不完美,要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样样出色。相比一时的分数,孩子一辈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适当给予锻炼,提升孩子能力

儿童的自卑与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差很有关系。家长不要从小事事包办,一切替孩子做好。不要嫌孩子手脚不灵活,动作慢,熟能生巧。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的锻炼机会,让其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子体验到一次次成功。除此之外,父母还要从小多带孩子外出,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其乐观自信、大方活泼的好品格。

5、客观对待评价,正确看待自己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地对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6、积极反思实践,善于汲取经验

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还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还是会自卑?

一般来说,幼时得到较多肯定的人,容易形成自信的品质;相反,幼时经常被否定的人,则容易自我怀疑。但确实如题主所分享的,幼时成为了“别人家小孩”的人(这些人曾经得到很多表扬),却非常不相信自己。如何理解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涉及到自我的本质了。

人的自我是丰富的,有好有坏的。所以当某种品质被过份强调时,另外一些对立的品质只能被压抑了。当一个人被夸奖时,往往强调的是其好品质:聪明、懂事、善良......那么与这些品质对立的成分:无能、自私、调皮......虽然它们也存在于内心,却不敢再表现出来了。在任何有可能呈现这些品质的情景下,都会唤起焦虑的反应。

自尊的稳定来源于整合:好品质与坏品质的整合。当一个人无法整合自身的缺点时,他的自尊是不稳定的,他特别害怕别人的评价。很多人以为“当有一天我足够强大、聪明或成功时,我才会自信”,其实是一种盲目的推断。如果你无法接纳真实自我中弱势的部分,你永远无法真正自信。

“别人家的小孩”,这些人自我中的某些品质被过份的强调,相当于在自我中建立了好坏两分的对立状态。好自我拚命要打败坏自我,拚命想把坏自我扔到一边。但坏自我就像影子一样,无法被清除。完美主义者、强迫症者、抑郁症者,诸多心理障碍者的本质,便是无法接受与面对坏自我。这些人试图通过“想通某个问题”、“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等方式去压抑坏自我,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这些“别人家的小孩”,当一切较顺利时,他们倒还能维持内心的稳定,但一旦遇到外在的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危机。失恋、学业失败、工作挫折等等,都会让这些人的好自我与坏自我之间的冲突激化,严重的话出现抑郁症或强迫症等心理障碍。作为在名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听到过很多从小优秀的“别人家小孩”的心路故事,深知他们的不容易。

所以,表扬对人是有害的。表扬、夸奖、好名次,这些身外之物一方面让人产生自恋满足,另一方面让人执着于好自我的获取,执着于这种自恋满足。过于执着于这种满足的人是脆弱的,易怒的,贪婪的,我们不难看到某些名人或牛人,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试图把坏自我压抑下去,内在的张力被制造了出来。任何评价的情景,唤起的不是信心,而是紧张。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适度的肯定。实事求是的肯定,不要过头,否则令人害怕。肯定时,更多的强调一个人的努力、勤奋、认真等可控的心理品质,而不是聪明、能干、自信等这些相对不可控的心理品质。

拥有自信的关键是接纳自身弱势或普通的品质,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干的主要就是这个事情:让人接受与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要慢慢地领悟到,所谓的成功、地位、优秀,这均外在的“名相”的本质是空的,是变动的,是不究竟的。生命的本质是无常,自我的本质也是无常。如果这一点被你看透了,那么你便不会再执着于好自我,真正的自信便自然地浮现了。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自卑?

有天晚上,帮主带儿子高高回他的房间睡觉时,他拼命搂着我不让我离开,眼泪汪汪地对我说:“妈妈,我不要自己一个人睡,大灰狼晚上会来咬我的”。高高已经能够自己一个人睡了,怎么突然怕起大灰狼,不敢自己睡了呢?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高高那天不听话,家里的老人就拿大灰狼来吓唬他,导致他晚上不敢自己睡,帮主现在还在持续地开导和安抚当中。老人的一句大灰狼,让我好不容易给他培养起来的独立睡眠前功尽弃了。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总是用“吓唬”这个方法,因为确实很凑效,屡试不爽。

那些经常被用来吓唬小孩子的做法 看看你有做过吗

大人经常用来吓唬小孩子的除了大灰狼,还有妖怪、叫花子、收破烂的,甚至还有拿警察来吓唬孩子的。

帮主以前就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孩子被绑架放在车里,警察就一步之隔,但这个孩子没有呼救,原因是家里长辈老是用警察来吓唬他,让他觉得警察比坏人更可怕,导致这个小朋友差点错失生机。很多长辈都喜欢这样吓唬孩子:你再不乖,警察会把你抓走的,导致孩子认为警察就是专门抓小孩的坏蛋,而不是可以给我们帮助甚至救命的人,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很危险的。

帮主在办公室问了一下同事们,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被吓唬的经历,竟然全都有过,OMG,这些年,我们是经历了多少担惊受怕才长大的呀,突然觉得我们都好坚强。

小鱼子说,小时候她外婆为了不让她跑出去玩,每次就会跟她讲一个篇“拍花人”的故事,说是有些走街串巷的人,装做是做小玩意的,专门拐骗淘气贪玩的小孩子。拍花人看到这样的小孩子,就会给他一块糖,然后在他脑袋上拍一下。这样被拍了的小孩子只能跟着拍花的走了。因为被“拍了花”的小孩子,向左看是滔滔大河,向右看是悬崖峭壁,向后看是老虎在追,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跟着拐子走,然后就会被卖掉,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所以小鱼子小时候就特别胆小,不敢上街。

柳柳上幼儿园时,每次一哭老师就会说要把她关进防空洞,里面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见;不听话的时候,就说要把舌头剪掉。导致她小时候特别抗拒上学,这种老师真够阴的,每天吓唬纯洁的小朋友,祖国的花朵都要被你整蔫儿了啊!

梅子小时据说是特别抠门,没什么分享精神,家里的老人就总说她是铁公鸡,会被叫花子抓去当破铜烂铁卖掉,所以她每次看见叫花子就躲得远远的。

麦子的故事比较有想象力,跟科幻片差不多。他家大人告诉他:“吃了花生耳朵就会长出花生苗,牛就会追着你跑,要咬你的耳朵”。害得他直到现在都不喜欢吃花生,唉,花生何错啊!

吓唬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吓唬孩子的做法,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当时是制止了孩子,但是,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经常吓唬孩子,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容易生活在恐惧当中,造成做噩梦、睡不稳等,这样会影响他的身心发展。还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创造能力,变得谨慎、孤僻、胆小,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坚强和独立。经常被吓唬的孩子性格会比较悲观,凡事容易想到最坏的一面。在吓唬孩子的时候,还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比如说打雷,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有妖怪出现。还有啊,一旦孩子开始认识到你的这些吓唬都是骗他的,久而久之,他可能就会很容易学会撒谎。

遇到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

当家长不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时,要用和蔼的态度来向他说明原因,通常情况下应该都会凑效;如果不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用另一件更易吸引他的事情来转移他的视线和兴趣;有时候,在不危险的情况下,也要允许他适当地犯错,等他尝试过了,有了不好的体验,他就能长记性了。吓唬孩子的做法,要坚决地摒弃!

你现在还在吓唬孩子吗?你小时候被吓过吗?都是用什么来吓唬的呢?欢迎在文章末尾给帮主留言,我们来聊聊那些吓唬孩子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