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好看吗?一座城池影评

歌德 | 楼主 |2013-09-20 08:22:43 共有4个回复 4831次阅读

《一座城池》是韩寒首部被改编的大银幕作品。影片具有荒诞滑稽的风格,称得上是一部非典型的黑色电影。说它“非典型”是因为虽然影片中的大量台词就是韩寒惯用的黑色讽刺风格,但是整个故事在超现实主义之外有着浓郁的真实生活流。

影片的绝对主角为健叔与林夕,房祖名与王太利两位演员平民化的气质极符合原著原型,这两个倒霉屌丝男总是阴差阳错遭遇人生打击,每件事都极为讽刺,欢笑背后是对人生无奈的控诉。正如影片中强调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林夕,从小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敢承担责任,遇事的第一选择便是逃避问题:青春期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询问的一句“你喜欢我吗?”,便选择逃离,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健叔,作为林夕的大学同学加死党,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出生入死,从一开始就因为一次群架事件,误以为杀了人而选择跑路,其实与林一样,健叔同样无法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以至于因为这次逃离痛失人生中的一段真爱。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倒霉蛋的形象,人生中一次一次的打击,再到自我逃避意识的作祟,让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偏移。而每一次逃避后,他们选择的生活都是封闭自己,在落魄的生活中,更加颓废迷茫,而仅有的创业激情,从大学开始就被无情的现实打压,只得苟延残喘。

韩寒的小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电影《一座城池》则与前些时候上映的《小时代》有着天壤之别。郭敬明一直用他少女般的情怀意淫着他所一直盼望的浮华生活,不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确实满足了无数少女对奢华生活的想象。影片中的众多主要人物都居于社会的顶层,更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奢华却不切实际。影片中的场景布置,从学校、派对到服装等根本不需要讲明资金的来源,关于奋斗、关于坚持,只是表面化的说辞,作为强加给影片的“正能量”的元素,突出的根本则是奢华的布景、昂贵的服饰,着重展现的也是上层人的生活情节与俊男靓女的面容与肉体。有钱、有娇好的面容,才有青春与爱情。

相比较而言,韩寒则显得更为朴实,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一座城池》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生活,一年多的“跑路”生涯,在现实的生活中遭遇到的艰辛,个个具体生动,虽然某些情节有些无厘头,甚至超现实,但是却实实在在以现实为原型,亲切而质朴。褪尽了浮华的背后,小人物、小市民、小天地,看尽的都是人世间真实的存在。林夕与健叔会为了二千块打架斗殴,为了广告的五百元而据理力争,为了搬家而分出自身仅有的几块钱……这些小人物深陷在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本源之一是钱。在现实社会中,金钱有时确实决定了人生的不同状况:在跑路中,他们结识了新朋友——还在大学读书的王超,王超家的经济条件与林夕、健叔相比,还算优越,自己还有一辆较破旧的桑塔纳。生活的窘境,多了这样一个人物,使得他们困难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也仅仅与房租有关。所谓“同人不同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当这两难兄难弟决定回到家乡,面对自己的犯下的错误时,他们与王超的生活彻底绝缘,王超过上了公司白领的生活,而生活继续,林夕与健叔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还是屌丝样,还是一脸茫然。

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光明与希望的基调,青年人的无奈、茫然、彷徨与尴尬的表现从头至尾。最终,当他们发现自己并未杀人,女友怀了别人的孩子,小学同学衣冠得体卖了保险。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周遭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这无疑变得讽刺至极。可生活还是得继续,从哪里跌倒要从哪里爬起来,他们回到了事情开始的地方,那个他们打架斗殴的地方——没有一点变化的操场。两人茫然无力,正如林夕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到现在还是一样,失去的最终还是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也没有好好把握。有时颓废,有时茫然,有时窝囊,而要说有些向上的意味,可能是在影片结尾处,林夕与健叔决定“自首”,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为他们一年前自认为犯下的“错误”(集体假象催眠)做个了结。

影片中的诸多桥段还是充满了让人捧腹的笑点,贱到极致,而喜剧有着很强的讽刺和探索功能,通过演员的滑稽行为和搞笑的耍宝所产生的却是本质上的悲剧内核。而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有时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不论或喜或悲,美好或丑恶,荒诞却愈发真实。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池,有人选择躲在自己的城池中,有人选择勇敢的面对,而这才是我们所有人所处的现实世界,所拥有的时代——属于普通人的小时代。

标题:一座城池好看吗?一座城池影评
网址:https://u.sanwen.net/subject/1558541.html
沙发回目录

一座城池好看吗?一座城池影评2

歌德 | 2013-09-20 08:22

王太利和房祖名的青春期是在旁白中开始的,旁白不但交代了人物的来龙去脉,甚至还替故事安排好了起始与转场,又像是影片和小说捆绑关联的线索,每当影片走的远了,就努力的把故事牵回来,再次启程上路。但其怪异的故事状态及叙述风格,使之完全成为又一部特立独行的影片,其荒诞底色保留了原著故事路线又自由发挥了几分,打架逃亡创业泡妞,幽默而苦涩,积极却又贫乏,像极了真实青春生涯。

以王太利的年龄而言,出演这个学生角色显得无比滑稽和尴尬,但这滑稽和尴尬又是这个角色所不可或缺的特质,和房祖名两人从仿若传奇式的出场伊始,人物身上就被寄予了无限期望,但他们的茫然鸡贼懦弱不思进取一切消极因素让他们的生活历程回归原点,碎片式的故事结构也让观众渐渐失了期望——影片过于注重“韩寒作品改编电影”的商业符号,几乎差点忘记了电影与小说本就是两种载体——却又阴差阳错成就了本要塑造的人物,他们所要传达的,正是一个荒诞的青春,是一个拼命想有所作为却又无能为力的年代,人物是什么?江河日下里的泥沙。

这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现象。

而且,电影的意义无疑逃不开制造充满矛盾的故事体系,从学校的车库到长江大旅社,从大荣公寓到行为艺术表演现场,通过中途设置的各个情绪点,给观众以宣泄的出口同时获得认同感,但自身出现矛盾则消解了情绪宣泄动力——观众只会在波澜不惊里焦躁不安。于是,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奋力制造幽默,让影片看起来更热闹一点。这种奋力看上去充满了忧伤。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的青春竟是如此的真实,慌乱的逼仄的困顿的出走的逃离的,从影片中,仿佛看到许多年前自己成长的轨迹,带着痞赖带着恐惧带着带着伤痛朝不保夕和借酒浇愁,蜷缩在城市的角落里,满怀希望的苟且着。于是,看发行方“9月18日怒上”便觉得“怒”字特别贴切,不是愤怒的怒,是一种肆意,是压抑过后大口喝酒大声喧哗的喧嚣,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青春的记忆,并非只有柔软的伤感或者绚烂的盛放,更多的是一事无成的庸常和年华虚掷的无力,是荒诞的异想天开和梦境破灭的无奈回归。

影片在旁白中逃亡又在旁白中归来,旁白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无力感。一想到影片必然会被拿来和小四的作品做比较,就宁愿它是一部默片,摒弃那些解读故事的旁边,可以更好的完成那种对空洞的恐惧对无聊的嘲讽以及回归情感的本质,让小四的归小四,让韩寒的归韩寒,一个轻浮如梦幻,是不切实际的虚妄,一个则要做一把锤蛋的铁锤,闷声不响的砸。

《一座城池》其实是多数人的青春期,但怕因为过于真实和荒谬,观众会辛苦的装作不知道了。

板凳回目录

一座城池好看吗?一座城池影评3

歌德 | 2013-09-20 08:23

下午刷广告说《一座城池》是烂片,就有基友问我,觉得《致青春》,《小时代》,《一座城池》三个片子比较起来,好坏到底如何。我觉得反正都是热门书改编,先分析下彼此的优势劣势,看看有可比性没有。

《致青春》写情感,校园题材导致故事环境局限,人多且杂,时间跨度大,投资又高,观众对赵薇预期也高,因此创作难度算是三个片中最大的,最后成片,虽然后半段有些散,但是至少前一个小时水平还可以,且拍的精细,最后的整体是基本合格。

《小时代》,优势是票房的根基很稳固,有广大的粉丝神教,但是小明天生的嘲讽光环遭人愤恨,舆论不占优势,加上毕竟是隔行之作,影片创作上整体弱了点,片子本身较差,但运作手段和演员阵容还行,虽然上映骂声一片,但票房好看,没赔钱,算是闷声大发财。

《一座城池》,刚打出题目时候,我可是就对自己说了,要理智,要客观,要理智,要客观,但还是没忍住,我嚓,烂片无疑,烂到人神共愤,简直毁三观,估计能进年度前三滥,努把力可能还能夺冠呢。这点,可能在韩寒自己微薄上极力撇清关系就能看出,影片的问题确实比较大,虽然韩没参与,但是从原著到营销,其实消耗的都是韩寒名声。

说实话,把《一座城池》这么个项目烂成现在的样还是挺不容易的,为啥呢?《一座城池》,虽然投资规模小了点,但是有自己独特优势的,一方面韩寒粉丝多,且相对人缘好。另一方面是小说本身时间跨度短,环境在校外,意味着更精彩,多改编余地,且小说素材都是现成段子,黑色幽默以及接地气的风格,是最容易出电影趣味效果的。且是《小时代》后上映,口碑有小时代接着底,不说名利双收,至少也是稳中取胜。而且《一座城池》其实具备类型片的典型素材,这类吊丝胡混的青春片,美国人拍了一大票,没事见见猪跑耳濡目染一下也行啊。

结合各自的出发点和诸多因素,拿出最后的成片结果来看,《一座城池》显然搞砸了。尽管大家对韩寒的心理预期很宽松,有点水准,哪怕比郭高点就行,但是从成片看,至少在剧本和故事角度,显然不会比《小时代》高到哪去(整体看可能还要糟)。

虽然我对韩寒没偏见,觉得有的公知文写的还不赖,但是感觉把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全是胡逼弄,导致了每个地方都有问题,几乎没了分析的必要,简单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很不用心,能力不足,胡用资源。

先说不用心,态度不认真很容易发现,比如画面和镜头非常的粗糙,基本是大学编导专业作业水准,可能还是三本。对不起,千万别用低成本来当借口,你自己看看那些室内场景,什么黑乎乎的布光啊,什么潦草随意的布景啊。房祖名去旅店找王太利回合,那王太利脸上完全没补光跟黑鬼一样。然后他们租住的房屋,一点人气都没有。亲啊,经费不够多找2人举个反光板行不,道具不足回家扯块窗帘行不,搞了半天还没三万块钱的婚礼微电影认真呢。好歹是进电影院上大荧幕的啊,这么粗糙的制作给跪了。

再说说能力不足,原著故事也很烂,所以我们就不去讨论什么主题节奏结构这些东西了,只用最最最低的标准来看,连四个字“言之有物”都没做到。假设路人甲问观众乙,一座城池讲了个啥,你让人咋回答啊,是泡妞,是逃亡,是开公司,是校园生活,是爱情麻烦五选一稍微上点心行不,稍微起承转合下行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剧本是撕小说粘贴的吧,糊弄成这样第二次给跪了。

最后说下胡用资源。先说主演就不合适,故事发生在北方小城,可房祖名哪里像北方人,俨然已经成为了内地片杀手,本来还凑活的台词和语言包袱,经过他嘴里那说广东版本儿化音普通话一润色,完全是毁片专家啊,从太阳到李献计到一座城池,台词一贯渣,强烈建议除了英语片和粤语片找他外,只负责演个哑巴得了。而好好的王太利,老男孩演的多生动感人啊,在本片里却全没用武之地。(能看的演员也就他)。至于音乐,真不是来句左小来来句阿诗玛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因为情节一塌糊涂,导致音乐和影片内容完全没联系。最后918中秋连国庆,本来挺好的档期,交来这么一烂片,这么埋汰资源第三次给跪了。

亲爱的【韩粉】们,虽然我是觉得原著不算好书,但是也不至于不能要啊,小说提供的那些素材,小细节小桥段小俏皮话还是够用的,挺容易处理成一个简单的青春片。

第一部分开片先是铺垫铺垫王太利和房祖名基友情,主要区分强化人物,一个花花公子一个胆小蔫坏,重点把王太利和女朋友关系弄的温情点,别那么急着跑路,先二十分钟好歹能让人有点感受进去。

第二部分是小城生活,就分两条线,一条是旅馆安家,意外认识当地那个土鳖学生,以及混熟了后开小买卖之类的趣事,就是所谓“求生挣钱”。另一条线是写2人精神和感情,一虚一实,虚的是房祖名胆小恐惧噩梦,实的是王太利是泡妞不成功,又想老婆越发孤单。小说其实已经具备现成的材料了,那二逼艺术家和王太利是合伙关系,而他女友又是王太利心仪对象,多容易把两条线合而为一,加上俏皮话和桥段就是重场戏。小城生活,毫无疑问是有清晰的起承转合空间和逻辑的。

第三部分稍微留个15分钟,用来蛋逼以及抒情,自首重获新生,重点写写物是人非,差点社会新闻,以及出场角色大回顾,比如前面留点伏笔,这里顺其自然照应下,有水平的话把房祖名初恋点一下,没水平就算了,结尾加点旁白闪回点人脸上个抒情音乐完事。

诺,这里说的很粗糙,只是示意,但从电影改编难度来说,事多人少台词好玩,绝对要比《致青春》的素材容易处理多了,本来是个人物关系和性格成立,结构非常清晰的故事,现在搞的烂七八糟的毫无情节组织关联,也真佩服他们下得去手,好歹是专业团队,就没人劝一句,咱这胡逼弄不行吧。

我估计也劝了,但是晚了,估计原计划的又飞又牛逼,结果剪完了团队大伙投资人一看,哥几个这下慌了,我操这支离破碎的要完蛋啊,咋整,要不加点动画加点字幕挽救下吧,要是有人质疑说咱没故事,没事,咬牙挺住,这就是表达啊,是风格,是艺术啊。艺术这玩意,总得宽容吧。

唉,这样一个烂玩意,想让人宽容也挺难的啊。抠鼻子。

#4楼回目录

一座城池好看吗?一座城池影评4

歌德 | 2013-09-20 08:23

改编自韩寒同名小说的黑色喜剧《一座城池》,由80后新锐导演孙渤涵执导,房祖名、王太利和黄瀞怡主演,这也是韩寒文学作品首次呈现于大银幕。

韩寒式犀利青春

看完后,最令人感动的是影片对原著的忠实还原。房祖名、王太利,以及杨地三人,基本与我想象中的小说人物对上路,他们的外形、神态本身就已经写满了荒诞、茫然,所以对他们的演出我必须点赞。

影片以主人公的对白作为架构,创作视角敏锐犀利。片中场景转换频繁,但都没有过多渲染,就像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机械、单调,却无法逃离,也由此引出“一座城池”的含义——在你心底的某一个地方,总有一处安身立命之地,让你暂时远离生活战场,让你在即将成为行尸走肉时,忽然就可以安放自己。

PK郭敬明小时代

“他们的青春讽刺了我,我的青春却逗乐了你。”海报上的这句话,不禁让人拿《一座城池》要与《小时代》较量下。很多从业人士认为,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黑色喜剧,荒诞不经,让人在浅笑中又不自觉地感受到时代的遗憾。区别于《小时代》这趟欲望号快车,《一座城池》肩负着思想与责任感,即便充斥着幽默,也是真实又沉重的,剥离了表面的喜,积淀下了生活的悲。

《一座城池》作为韩寒文学作品在大银幕上的首度现身,不仅填补了韩寒符号在大银幕上的空白,更是作为流行文化偶像的韩寒,与郭敬明的直接交锋。他们二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文学的作用——让作品引导读者生活,使其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不过谁牛逼谁装逼,一目了然。

#5楼回目录

一座城池好看吗?一座城池影评5

歌德 | 2013-09-20 08:23

中秋节,夜场,七个人。这三个关键词勾勒出了我日后回忆观看“一座城池”时最清晰的轮廓。这就好比“我”和健叔的这场逃亡,同样是三个关键词,“一年,两个人,荒诞”。这三个词足以概括整部影片的轮廓,而到头来却发现,这其实就是这段所谓的青春所有的记忆,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故事的主人公“我”和健叔是一对同命相连的好基友,因为 “我”和健叔的青春如此与众不同。大家忙着毕业工作,而我和健叔却阴差阳错的肄业而后阴差阳错的因为一场无聊的斗殴跑路。在这场跑路中,我们遇到了好心的长江大妈,行为艺术家阿雄,够义气的哥们儿王超,以及真爱至上的永久妹妹,然后与他们之间发生了各种荒诞无聊的事情。

韩寒十七岁凭借“三重门”一举成名,但是韩寒的理想并不在文学,而是赛车。自从韩寒开始开赛车后,写小说似乎成了他的业余爱好,打那时起他就没正经的写过小说。写小说也许只是换零件手头紧了需要钱花花才会做的事情。而“一座城池”在我看来是带着玩票性质的小说,虽然里面仍然充满了其机智幽默的风格,但是整体故事更像是长篇散文,韩寒并无意要将它写成一部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小说,很多时候更像是其内心的有感而发而已,太认真你就输了。(这就好比他之前写的“长安乱”,还真应了那个“乱”字,颇有“武林外传”的前卫风格。)想把这些散乱的文字捡起来拼凑成一部剧情饱满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显然导演也颇感无力,才会采用通篇独白的表现手法来勾勒出故事的来龙去脉,生怕要是没有独白观众完全无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曾经听某一位编剧老师讲过,依靠独白来推动故事情节是编剧的大忌,而本片却逆流而上,不仅不忌,反而还试图将其变为影片的特色之一。这就好比影片中时不时出现的简单动画效果,配上左小祖咒独特的唱腔,这一切的努力似乎就是为了突出“荒诞”二字,让影片颇有后现代主义风格。

也许导演本是良苦用心,希望展现小说的精华,却无奈憋了半天只是一个屁。小说中可以用的搞笑段子被用了个遍,但却仍然无法掩盖剧情的空洞和苍白。原著中“我'初恋的回忆c没有了,”我“那个自杀的同学也不见了,而永久妹妹也似乎没有那么清纯可爱了……导演删改了本来应该留下的情节,留下的却是一种无力的表象。在改编成风的现在,并不是每部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影的,要不然作家都可以改行当编剧了,而“一座城池”改编成电影后的空洞剧情不亚于烂俗的“小时代”,不过还好,“一座城池”并没有构建一个空中楼阁式的不靠谱的青春故事,相反这个故事虽然荒诞,但却又有几分真实,我分明从破旧的操场,斑驳的墙壁,掉漆嘎吱响的桑塔纳嗅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却又时常被房祖名的港普带出戏。闭上眼睛,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房祖名和王太利望着镜头呆呆的眼神,而整个故事却模糊不清。

难怪韩寒在影片上映之前要撇清自己和电影的关系,或许是因为之前就经历过”三重门“被改的面目全非的尴尬事实,韩寒深知,版权卖出去,其实就和他没多大关系了,如果刻意拉拢关系必然惹得一身骚。相信制片方完全是因为看到烂片”小时代“大卖而心生一计想要改编韩寒的小说,毕竟韩寒的号召力并不亚于郭某某,只是从我去看该片的影院一天只排了四场,并且我看的这场观众只有七个人这两个情况来看,影片“一座城池”并没有得到广大韩粉的热烈响应,这会是制片方意料之中的结果么?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