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情绪

发布时间:2017-07-26 20:58 阅读量:23 日记本:《我的笔记》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们就是这样,他们富于幻想、充满热情。既有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也有轻率蛮干的弱点。与此同时学生们的行为会影响着老师的情绪,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情绪也是影响师生情感交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课堂情绪,首先表现为心情沮丧,缺乏教学热情,对课堂教学的备课、教学的组织、知识讲解、批改作业等上课的重要环节敷衍了事,进而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使用和对知识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激发性,失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导致了学生情绪低落,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教师的课堂情绪还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如果一个教师带着消极情绪走进课堂,就会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望而生厌,影响师生课堂情感的交流。因为师生的心理交往关系,是受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并表现为双向的互动性。

正如有句格言所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时,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教师带着消极情绪走进课堂,特别是对学生产生淡漠、厌恶、责难等态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这是对他们成绩的否定,因而自暴自弃、不思上进,甚至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从而拒绝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生的课堂情绪主要来自于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气候条件和健康状况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课堂情绪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愿意是否主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实质上,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是以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掌握多少来衡量的。假如学生带着消极情绪上课,不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效果可言。此外,学生的课堂情绪,还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直接而迅速的感染。当教师走上讲台,第一眼了解的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情绪状况,学生的精神面貌好,情绪状况佳,很容易激发起教师的教学激情;相反,学生的课堂情绪低落,精神状况不好,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兴趣,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情绪。

总之,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良好的情绪,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的情绪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