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简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为童话。童话世界是瑰丽而生动的,创作者总是赋予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并以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个性活跃在幻想生活的舞台上,以此来反映一定的道理。本文作者就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小溪流的变化为主线,表现了关于“成长”的主题思想。学习这样的童话,有利于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以达到审美的愉悦。
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从小学毕业,还带有小学生活泼单纯的习性,想象力丰富,童话自然会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领会童话故事的思想内核,并了解童话的一些写作手法,体会其富有童趣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要求:
1、反复读课文,理解小溪流的形象,把握童话的主旨。
2、品析揣摩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
3、感受小溪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乐观顽强的精神,汲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小溪流的“变”与“不变”,把握其形象特征和形象意义。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富有童趣的语言。
难点:由表及里,把握童话形象的思想内核,并获得阅读的审美愉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泉水叮咚响》的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屏显严文井的照片)
师:同学们,200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怀念严文井:小溪流的歌永不停息》,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永不停息”来怀念这位刚刚去世的“童话爷爷”呢?(学生答)对,那就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就是《小溪流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支小溪流的歌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在诵读中感知内容
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读完课文,你积累了哪些词语?
学生读有关词语,老师强调“淀”、“吓”等字的读音。
(2)大家读了课文,知道小溪流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小溪 小河 大江 大海
2、分四组分别分角色朗读这四个部分,读时体会小溪流四个阶段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和劝阻者各有什么特点,勾画出主要词句。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然后填写练习题二中的表格。(屏显表格,师生共同品析、填写有关语句。)
三、在研读中探究主旨
1、大家发现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结合表格中所填课文内容回答。师生归纳、明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问:那么大家在朗读课文时是不是读出了这种变化?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劝阻者的活,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小溪流在四个阶段回答劝阻者时所说的话。
问:大家有没有感受到小溪流的这四句话语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语气语调由轻快活泼变得坚定沉稳。
2、那么小溪流成长中不变的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讨论、明确:不变的是小溪流永不停息地前进和追求,是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凭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不断成长。
3、那么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明确:是一首乐观、坚定、进取的歌。(板书)
四、在品读中赏析语言
读文章不仅要知道它写了什么,更要知道它是怎样来写的。那么这篇童话是怎样以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现其内容和主旨的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好在哪里。
学生跳读课文,读有关语句,作简要赏析。
屏显第二段有关语句,师生共同品读、赏析,体会其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语言特点。
五、在联读中体验情感。
1、这节课,我们随“童话爷爷”严文井一起聆听了小溪流的歌,感受到了这首成长之歌乐观进取的精神内核。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条小溪流,也要奔向生活的海洋,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阻碍,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并以“成长是一首 的歌”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课文谈各自体验。
2、师赠送几条关于成长的名言、警句。
(屏显、师生齐读):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3、师:风雨兼程,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欢唱,让信念和理想点亮你一个个或平淡或精彩的日子吧,愿你拥有一个美丽的幸福人生!
六、布置作业
以“成长是一首 的歌”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篇随笔。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能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中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重点:
能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一种声音好吗?(播放音乐)
你们感觉这是什么声音呢?(生回答)
对了,这是小溪流在唱歌呢!那么,它在唱一首什么歌呢?先别急着说,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课文《小溪流的歌》,来听听小溪流究竟在唱一首什么歌。
二、初步感知课文: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想一想,小溪流是一条怎样的溪流?
(生回答:热情、活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是啊!你们听,这条热情、活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小溪流正唱着歌从山谷里奔跑出来,他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不断响着小溪流唱歌的回声。太阳公公出来了,它向小溪流微笑,小溪流呢?跟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生:太阳公公!您好!)太阳公公回家了,月亮婆婆出来了,月亮也向他微笑,小溪流向月亮婆婆说:(生打招呼)小溪流不断向遇到的朋友打招呼,对他们说:(生回答:您好!您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小溪流啊?(第二自然段)
那就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的理由
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朗读。
要学生读出小溪流是很活泼的: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痒痒、几个词语要重点突出,小溪流的顽皮,可爱,要让学生读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读句子,单独读、比赛读、男女读、齐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生回答: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过去。)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4、学习第4——8自然段: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来到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截(生: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回答)
请你们读一读枯树桩和小草的话,你们觉得他们怎么样?
再来读一读小溪流的话,你们觉得小溪流又怎么样呢?
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里的对话(请两组学生)
小溪流说他不能停留,他去干嘛了呢?(生回答)
瞧!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村庄里有水磨在等着他去转动呢!
5、学习第9自然段: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小溪流长大了,成了(小河)成了(大江),唱着歌冲向茫茫的海洋。
6、刚才同学们聆听了小溪流的歌,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带着小溪流再唱一次这首热情、活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歌。(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溪流吗?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呢?(学生谈收获)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用拟人的方法,歌颂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奋斗不息的精神。文章按照隔行分段的方法,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都很明晰。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通过品读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
情感目标: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的诵读中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体会“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的各自特点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
2.学习小溪流奋斗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歌中唱道:“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泉水啊泉水你到哪里去?”它要流到小溪里去,要流到大海里去。当代著名作家严文进笔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奔向大海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明确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
1.小组合作或自己查字典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难懂的字词。
2.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语,再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3.揣摩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及各个劝阻者的形象特点,把握各角色的语气语调,为分角色朗读做准备。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小溪流唱着歌儿流进小河,流进大江,流进大海,那么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快活的”“不知疲倦的”“十分强壮”“无边无际”……等词语理解课文。
2.四个劝阻者都有什么特点?
与小溪流的奔流不息相对照,抓住“发牢骚”“叹气”“懒懒地跟着”“恐吓”……等词语理解。
3.小溪流唱着歌儿向前奔流,我们仿佛能听到小溪流悦耳的歌声,那么小溪流的歌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除了它的歌声发生变化标志着它在长大,还有哪些变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长?
五、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
1.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提出评改意见。
六、深入探究,领悟文章主题。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大海的歌”为题?
小河、大江、大海分别是小溪流成长中的各个阶段,小溪流是起点,小溪流的歌是整个水的生命之歌。他们都乐观向上、倔强、坚定、勇往直前,都为人类造福,都唱着同一首歌。以其他几个为题不足以涵盖水之歌的全部。
2.课文中“枯树桩”、“乌鸦”和“泥沙”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可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样的关系?
课文中的“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衰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了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起来,甘愿掉队的人。他们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积极进取的歌,永不懈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