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而今眼目下,吃得好穿得好天天像过年。现在的年轻人过什么圣诞节、情人节、光棍节玩得忘乎所以;小孩子们平时声光电玩具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伴着他们的童年时光幸福美满。现代人好像天天在过年、天天在过节。
今非昔比啊!在那并不远去的岁月,也就是我们的童年,尽管当时懵懵懂懂,许多往事早也遗忘,但
2018-02-19 16:22孩子不愿听你非要说,你说干嘛!弹琴费指甲、谈话费精神。其实我也不想说,这么大一个人了,还在让老人操心。但不说也不行呀!因为他还没醒世嘛!
这也难怪嘛!这孩子几岁就死了母亲,没有母亲的孩子自然可怜,没有母亲的孩子心理自然咱不理会。
这人啊!是父母带到人世来的,这就像我写的一篇文章 《一世人生》
2018-02-03 16:59人言“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寻百岁人”;又言“人生一世,草本一秋”。说穿了人生一世不过几十年光阴。再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再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再说“谋事于人、成事在天”。
一世人生,命运不同。有道“石崇豪富范丹穷,命早甘罗晚太公,彭祖寿高颜回短,六人还在五行中”。 (民间有谚
2018-01-29 12:08活着为了谁?活着为了啥?世间究竟有几人真正明白?
我活了几十年,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即使今天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还真回答不出个子丑寅卯。
活着为了谁?回过头慢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的应好好思量一番。
人类繁衍到今天,活着为了谁,恐怕最精辟的莫过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句了。没有
2018-01-15 10:06平时也曾看见过不少写母亲的文章,写得都很好,挺感人的。可当自己想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时,却不知从何下笔。何况是在母亲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里……
关于母亲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所写:“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
2018-01-11 10:22“红萝卜、抿抿(念:ming)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过年又好耍、萝卜煮嘎嘎(土语:指猪肉),瓢儿舀汤汤、筷子拣嘎嘎”。这是儿时我们最喜欢念的一首童谣,每当念这首童谣时,离春节也就不远了,难怪喜悦之情会由然而生。
在过去,养猪过年是每户人家的一件大事。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富不丢书、穷不丢猪”,这反
2018-01-05 16:55现如今,朋友三五邀约,到附近“农家乐”消遣一天,品尝品尝家常菜,有的为招揽生意甚至打出私房菜招牌。不管是家常菜也好,私房菜也罢,说到底不就是经常吃的,符合自家人口味的一些菜品而也。说白了就是各家各户喜欢做、经常吃的菜品而也。
不是吹的,本人喜欢做、喜欢吃,被人封赐“袁吃嘴”。虽然没有“厨师证”,
2017-12-26 14:40“狼来了”!这是真的。
在这里,我喊的“狼来了”,不是股票、不是集资、不是传销;在这里,我喊的“狼来了”,不是出轨、 不是毒品、不是赌博。在这里, 我喊的“狼来了”,不是环境污染、不是食品安全、不是物价上涨。在这里,我喊的“狼来了”,主要是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就在前几天,接连发生了二件
2017-12-16 20:03母亲还居住在土城时,每年我都要请探亲假回家乡。母亲在我家定居后,基本上每年春节和清明才因扫墓回家乡。可这次回家乡,却是因为土城小学100周年校庆,才陪同母亲前往的。
土城,位于黔北赤水河中游,也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集镇。他历史悠久(经考古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早在公元前11
2017-12-04 11:40本来不想写此文,更不愿提及这段难忘的经历。这是2012年底的一段旧事。
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借出差去过许多地方,但还没去过广州。虽未退休但歇岗了,去广州成了宿愿。这不,有人送来二张免费港澳四日游卷,无论如何得去走走。
顺理成章,携妻带孙坐火车赶到集合地点深圳,并按要求到黄岗口岸报到。经历由此
2017-11-24 10:21-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