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江文学网专访黄钰宁:文字里的自由是我热爱的

发布时间:2016-11-07 16:22 阅读量:91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记者 秦江离)编者按:黄钰宁,蜀江文学网第一届签约作家;奇遇创意Adventure总经理;影视编剧;团队培训师;户外活动策划师;主持人;曾进行多场大型公益演讲活动并发起线上提笔写作公益活动。

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情感

接受采访时,钰宁语言风趣幽默,富有亲和感。在谈到文学创作经历时,她说自己具体接触文学的时间已经记不清了,但正式开始文学创作是从2008年左右。她写了许多的散文,也有连载的小说。她认为伟大的文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连接着生和死,都会永远不停歇地去追问存在和虚无以及生命真实的意义。

据了解,她的文学创作的经历实际上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像很多事情的缘由一样复杂多样。早些时候,受母亲的影响开始去走近文学创作,慢慢地接触了解越来越多的作家的文字。在看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文字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期间家人也会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会看她写的文章给出修改意见和评价。文学创作对她的生活而言就像是手中持着一杯水,是她的生活,将“文学创作”的另一杯水倒入,不会有肉眼可见的分离。

“我的文字是细腻的,而我也总是希望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情感。”黄钰宁说道。她写作的风格有时候带着一些疏离,思维很跳跃,又可以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这样风格的原因,跟自己的生活经历多样有关。生活当中自己比较热爱尝试,想去接触的领域也比较多,这也影响到文字思维的跳跃。而个人本身比较喜欢去观察细小的东西、物体,这也与文字的细腻密不可分。这样的风格可以引发一些人的思考,至少在情感上可以实现共通。但有时部分读者会表示看不懂文字,感觉比较跳跃难懂,这是需要改进的。

有写作的生活才完美

黄钰宁说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切的创作源于生活。但是这个生活不是单纯层面上的。很多时候,她的生活是通过文字在形成一个质的表面,以之来进行生活片段的串联,并通过文字进行情感的支撑。与此同时,创作的灵感较多也来自于身边事,来自于平常看到的一些事物联想起的社会现象。她觉得真实性是十分需要的,加上一些文字的变化和想象力,就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每个人都有一位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黄钰宁就十分喜欢安妮宝贝以及歌手魏如萱的文字。在她看来,安妮宝贝的文字很奇妙,带着一种灵魂的感觉。那种字句间的微妙可以启发人很多的想象。每次看她的文字,都可以想到很多过去的人和事,或者想到未来的未来。她第一次看安妮宝贝的书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其中的字句她甚是喜欢,害怕还回去后自己记不得,就拿来本子抄写了整整一本。现在不管去哪里都带着那本抄写本,就好似一并带上一些情绪和时光,让人心安的。

而魏如萱,可能很多人没有看过她的文字。钰宁说自己也是偶然在书店看到了她的《言花》。喜欢她的文字是感觉她的文字里住着一个敏感的孩子。这个孩子带着她走过所有演过的角色。看她的文字,就像听一个美好的孩子在讲她的故事。希望自己能同她一样,不论过去多久,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孩子,而在文字里,也能保留那份干净和安宁。

存活于现实的非现实里

谈到写作受益,她认为最大的受益就是对于情感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一些简单的表面情感因为写作的剖析,让你更加懂得其中的深刻。而由此你会回想起你走过的路,去看看当时与某个人交往当中的情感,才懂得一些细小的表面情绪背后的真正意义,才懂得一些真正的用心。据悉,她最近编剧了自己的小说同名电影《朝朝沐沐》,这也是在写作路途中的一大突破。

她说自己很多时候是个现实的人,不追求所谓的写出高境界,也从未觉得写得云里雾里的所有人都看不懂就多么荣耀,只要自己写的东西能给其他人带去感情的共通就很好。不一定要带来快乐,尽管她会,但毕竟情感本身的颜色不是单一。写作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通过文字你可以和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见面”,那样微妙的情感流转是很多的方式无法替代的。在现实当中不想说的话,或者是一些无法去实现的想象,她会在文字的世界里去描绘。

相比于一些现实的束缚,文字里的自由是她热爱的。就像你即使在生活中的一些关口被封锁,也可以在文字里找到自由的出口。她爱它的自由,所以她喜欢这个世界。这个存在于每个空间细胞的世界,但是又可以巧妙地实现抽离的世界。文字的世界很大,只要你想。她希望通过文字去同每个看到她文字的人去沟通,让他们打开透明的门踏入这个“世界”。在这个存活于现实的非现实里,有一个可以逃离现实的枷锁后休息的地方。如果可以,就去创造他们的那个世界,在每个自己的一片天地里看周遭人来人往。

蜀江文学网专访黄钰宁:文字里的自由是我热爱的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