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要避免细菌滋生
哪些食物要避免细菌滋生
1.豆芽菜
生长于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专家建议:
彻底冲洗可以减少或去除细菌。健康人群可以抵御少量细菌。但是8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群、孕妇以及免疫力差的人群最好不要吃豆芽菜。豆芽放在1—5度的冰箱中冷藏,可遏制细菌繁殖。
2.莴笋
其叶纹理较粗糙,比更光滑的卷心菜等更容易感染病菌。
专家建议:
吃前摘下外层叶子,彻底洗净。在清水中浸泡几分钟,更容易去除菜叶上的泥土等附着物。
3.西红柿
研究发现,西红柿容易传播沙门氏菌。
专家建议:
生吃前,应该用清水彻底洗净,再用干净毛巾擦干。外皮有破损的西红柿,更容易感染病菌,最好别购买。如果储存时不慎将西红柿果皮碰破,一定要做熟再吃,只有这样才能将病毒消灭。
4.哈密瓜和西瓜
这类瓜外皮粗糙,很容易藏菌。人们在食用这类瓜果时,通常不会清洗表皮。但是刀切开瓜的时候,细菌还是有机会进入瓜内。
专家建议:
切瓜前,最好用软毛刷蘸清水将瓜表层擦洗干净。
5.菠菜
菠菜等带有褶皱的叶子容易藏菌。另外,与其他农作物一样,菠菜也容易沾染污染的动物粪便。
专家建议:
烹调前,用水浸泡菠菜并晾干,以减少病菌。
带饭族注意预防食物中毒
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清明节气的到来,气温开始上升,加上降雨的增多,回南天再次应时来到人们的生活中。温暖、潮湿是细菌病毒滋生的最佳条件,带饭族如果在带饭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细菌有机可趁,甚至造成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问题。那么,带饭族们该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日本经济新闻撰文为大家支招。
一、充分加热食材,保证食材熟透
东京都文京区赤堀烹饪学校校长赤堀博美指出,在烹饪的过程中,充分加热是杀 菌并保证饮食安全的基本。肠道出血性大肠菌O157只要在75℃加热一分钟以上即可被杀死,沙门氏菌、肠炎弧菌通过加热后也基本能被杀死。带饭族应当少带生食,尽量以熟食为主。
另外,鸡蛋、牛肉、猪肉等食材常常被烹饪为半生不熟的状态,但在细菌滋生的季节里,应当避免这种烹饪不完全的吃法,尽量以全熟料理为主。
二、充分利用调味料的杀菌特长
在调味料中,醋的杀菌效果非常出众,可以适当地充分利用。在将饭放入便当盒之前,先用醋将便当盒擦拭一遍就可以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三、注意减少便当盒中的水分
食物中的细菌常在温度高、水分足的地方繁殖,如果料理盒中水分多、温度高,很容易给细菌搭建出繁殖的空间。因此在装盒之前,应当先等菜凉了以后再装入饭盒中,降低温度和湿度,如果有条件还应当将便当盒放入冰箱中低温保存。
四、食材买来后注意低温保存
食材在购买来以后,保存的过程中也最好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如果是水分较多的蔬菜,将其稍微处理下再放入冰箱中保存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另外如黄瓜、萝卜之类的蔬菜,如果决定用它们来凉拌,凉拌好以后再加醋冷藏保存比较好,吃起来也比较方便。而米饭在放入冰箱中低温保存过后口感会变差,因此不妨在保存之前先将米饭炒一炒,冷藏后拿出来再吃口感会比较好。
五、注意厨房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想要预防食物中毒,不光食材、饭盒等需要注意,做菜的环境也需要保持卫生,东京都福祉保健局食品危机管理执行课长中村重信表示:“即使再怎么注意食材和烹饪的卫生,一旦使用了不干净的烹饪器具,就很容易使细菌附着于食材上,那么之前的一切注意就都白费了。”
切生食和切熟食的菜刀要分开。如果用切肉的到去切做生菜沙拉要用的蔬菜,肉上的细菌就会附着于蔬菜上,如果直接将生菜吃进去,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人体。另外菜板也最好将生熟两用的分开,如果实在只能用一块,在切完生食以后也要注意用热水清洗干净。
使用菜板之前也最好先清洗一遍。菜板在不用的时候会有大量的细菌附着于其表面,如果直接用菜板来切菜切肉,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很容易转移到食材上,因此,在开始烹饪时也应当注意将菜板用热水和洗涤剂清洗一遍。
六、保存食材有技巧,吃多少解冻多少
食材的冷冻保存应当注意,尽量避免将食材拿出冰箱,解冻后发现不用又放回去的状况,因为这样反而更容易让食物受到菌落繁殖的威胁。只需要将需要使用的部分解冻,解冻后马上烹饪并进食会更好。另外,由于冷冻食品在冷冻状态下其营养也会流失,因此无论如何也应当在一个月内将其吃完。为了让自己明确食材在冰箱中的储存时间,储存前建议在包装袋上贴上购买日期,以防吃到放置太久的食物,既没有营养,还存在健康隐患。
另外,蔬菜的保存应当特别注意保持蔬菜的水分,在将蔬菜放入冰箱时最好用湿润的毛巾或纸巾将蔬菜包裹起来以后再放入冰箱中,卷心菜之类的蔬菜应当将菜心剥出来,将湿润的纸巾放到菜心处后再将菜叶包裹起来储存。而一般能在常温下保存的土豆、番薯等蔬菜,如果到了夏季,天气炎热,也最好放入冰箱中保存,为了保持其风味,最好用报纸包裹后再放入冰箱中保存。
春季细菌滋生 注意预防食物中毒
春季是细菌孳生的活跃期,容易发生细菌性中毒或感染疾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安全警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提示,防止细菌污染,要尽量少到不卫生的街头大排档或证照不全的小餐馆就餐,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购买生肉时,要注意识别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图章。
科学卫生餐饮。做好餐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餐、炊具要分开放置和使用,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夜、隔餐食品应低温储藏,再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
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注意洗手。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物。同时要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完整保存以备检验。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警惕食物引发中毒。冬季腌制的酸菜和咸菜随着春季气温升高,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颜色过深、已变黏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对不认识的野菜、蘑菇等野生菌类不要食用,认识的也不宜过量食用;四季豆、面豆类食品务必煮熟焖透;发芽的土豆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
入春后要预防食物中毒,需特别留心8种食物:
发霉甘蔗:春季是甘蔗的畅销季节,在购买和食用时一定要选择色泽新鲜的,“清明蔗毒过蛇”,霉变的甘蔗含有神经毒素,易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食用后2—8小时即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死亡,其死亡率和出现后遗症的概率达到50%。
发芽土豆:春天到来,适宜的温度是马铃薯发芽的最佳条件,土豆表面会长出绿芽。未成熟马铃薯和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食用后数10分钟或数小时之内即可发病,患者首先感到咽喉部瘙痒、烧灼,上腹部烧灼、发热或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建议市民购买时要适量,为防止发芽应注意把马铃薯储藏在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鲜黄花菜: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有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碱。可导致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便、血尿或无尿。食用鲜黄花菜前一定要先经过处理,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烫煮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此时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食用鲜黄花菜,每次不宜多吃。
春笋:随着春笋上市,春笋因其鲜嫩可口深受人们喜爱,然而春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食用过多易诱发哮喘等老慢支疾病、过敏性鼻炎、皮炎等,尤其是老人、儿童不宜多吃。若用笋片、笋丁炒菜,要先用开水把笋烫5-10分钟,然后再配其它食物炒食。这样既可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减少弊端,又能使菜肴无涩感,味道更鲜美。同时,吃笋时尽量不要和海鱼同吃,避免食物中毒。
鲜木耳:春季是南方木耳疯长的季节,但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
四季豆:若加热不彻底,生四季豆中留存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易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先是胃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和发热等症状。正确烹调是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棍由支挺变为焉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无豆腥味。
野蘑菇:春季是毒蘑菇生长旺盛,引起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一些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
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和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颜色过深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滋生细菌不健康 哪些食物要当心?
俗话说,阳春三月,最近气温已经开始明显回升,裹了一冬天的羽绒服,相比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脱掉了,春游、踏青也慢慢的提上了我们的日程。然而,春天在给我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放松了对一些细菌的管控,受寒冷天气压迫一冬的细菌,到了春天都在蠢蠢欲动。所以,在春天,我们应该谨防食物细菌的滋生,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赶快吃掉,但如果吃不完,有些食物就必须放冰箱里了。
当然,细菌虽然会受到冰箱低温的控制,但有一些细菌仍然能够缓慢生长,而且在冷藏室的温度下也能活动,就比如馒头放在冰箱里时间长也依然要长毛,所以,很多食物如果从冰箱里拿出来,吃之前最好是先加热。那么,究竟哪些食物必须放进冰箱呢,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简单介绍。
●有些食物必须放进冰箱,没有商量!
有些食物是必须放进冰箱的,不管开没开包,不管是买了多久的。比如剩饭剩菜和生鱼生肉,比如酸奶和消毒奶,比如熟肉制品和豆制品。
酸奶在室温下存放,其中的乳酸菌会很快死亡,失去部分保健价值,而且口感也过于酸。所以,我们在超市如果看到在室温下卖的酸奶,其实有打折销售,也最好不要买。而消毒奶在室温下存放会很快细菌超标,如果在冰箱中存放,最好在48小时之内喝完,如果开封,几小时内必须喝完。
熟肉制品当中可能滋生细菌,甚至是多种危险的致病菌;豆制品比肉制品更加容易发生微生物大量繁衍的情况,它们最好能放在冰箱深处靠内壁的地方,或者放入保鲜盒中。
●有些食物本来不需要放冰箱
除了哪些必须放进冰箱的食物外,有些食物本来是不需要放的,比如罐头、酱料、果汁饮料等。它们都经过杀菌,而且又完全密封,细菌很难进入其中,所以可以在室温状态下保存。
不过,如果这些食物打开了包装,就完全不同了,打开包装后,细菌会进入食物中,如果没有及时食用完,这是就必须放进冰箱了,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减慢细菌的生长程度。当然,打开之后我们也可以拿出一部分来食用,剩余的盖好盖子或用夹子将包装夹好,立刻放进冰箱。
●有些食物长期存放才需放进冰箱
另外一些东西,如果短时间内吃完,并不需要放入冰箱;但如果希望长期保存,那就必须要放入冰箱里了。
比如虾仁等海鲜干品,在室温下非常容易受潮,进而变质,更何况目前很多黑心商家的海鲜干品注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海鲜干品的蛋白质会分解产生刺鼻的气味,更严重的会产生致癌物。所以,这些海鲜干品最好每次少买,如果实在短时间吃不完,就必须要放进冰箱了。
而各种酱类调味品,它们室温下虽然能够临时存放,但是却会缓慢地发生脂肪氧化和风味变化的问题。如果的确在两个星期内都吃不完,还是放在冰箱里比较放心。沙拉酱和番茄沙司等不太咸的调味酱,开封之后是也是必须放在冰箱里的。
●绝大多数的食物低温下保存效果都更好
仅就食物的品质而言,绝大多数食品其实在低温下长期存放都有更好的保存效果。比如茶叶密封之后在冰箱中保存能够减少香气的损失。家里的油脂、花生酱、芝麻酱等放在冰箱里,能存放更久的时间而不氧化;咖喱粉、五香粉之类香辛料,放几个月之后,低温下也会比室温下品质更好一些。对于肉罐头来说,放在冰箱里存一年,B族维生素的损失比在室温下保存时要少。
写在最后:健康是我们现在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如果能在食物上尽量减少细菌的侵入,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过,笔者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有了冰箱,就购买大量的食物长期放在冰箱,市场上每天有大量新鲜食物,我们为什么要费大力气把食品保存好几个月吗?每天吃新鲜的食物,对健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在购买食物时,尽量增加购买次数、减少每次的购买量,多锻炼,为我们的健康努把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