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的资料
澳门回归的资料
节日时间:1999.12.20
澳门回归,也称澳门政权移交(葡萄牙语:Transferência de Soberania de Macau)、九九回归,是指1999年12月20日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管治澳门的权力,葡萄牙共和国结束统治澳门的一系列事件。而此事也象征长达14年半的“港澳过渡时期”和西方国家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绝大部份澳门华人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非华裔居民亦能继续享有澳门居民身份。
葡萄牙人自明朝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于1583年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成立澳门议事会为葡萄牙社区进行自治管理。虽然明、清政府有加强对澳门的管治,但葡萄牙人的势力逐渐扩大。1623年,葡萄牙开始任命澳门总督(简称澳督)负责澳门防务及一切有关事务,其后澳门总督的权力不断扩充膨胀。及至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自1846年来,亚马留将军就任澳督后,在澳门推行一系列统治政策以扩张势力。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后者作为正式条约,条约中列明中国允许葡国“永居管理澳门”。里面其实并未直接提及主权,而是只提到管理权,而且条约中亦同时规定未经中国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不过葡萄牙仍将其作为葡萄牙是澳门的主权国家的依据。
历史问题
早期租地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于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两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
变相强占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就职。由于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1749年(乾隆14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而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
澳门回归
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亚马留之举立即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但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悍然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结果,亚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杀身亡。
条约定案
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结果于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不过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过渡时期
简述
中葡两国政府由1987年4月13日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至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期间的十多年,被称为过渡期。
在1988年1月15日,中国外交部已公布了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和中葡土地小组中方成员的名单,就澳门过渡期间之问题进行了磋商。同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1988年10月2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便开始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的全体会议,当中通过起草工作的大体规划和步骤,并决定筹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终于在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此标志著澳门进入了过渡期的后半段(或称后过渡期)。
在筹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立法会和司法机关方面,一切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立法会和司法机关产生办法的决定》之规定产生。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负责筹备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事宜,并负责筹组由200位有代表性的澳门人士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再利用协商与提名选举方式产生第一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交中央政府任命。结果在1999年5月15日举行的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竞选中,何厚铧以近82%的支持率在两名候选人中胜出。
而澳门立法会的组成,则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由澳葡政府最后一届立法会的成员,并符合由选举产生的议员如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愿意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符合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条件者,经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确认,即可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若有议员缺额,才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决定补充。司法机关方面,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负责筹组。
在整段过渡期内,澳葡政府在中方的督促下,采取了三大措施,确保澳门政权顺利交接,包括中文合法化、公务员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合称“三化”。
中文合法化
在被葡萄牙统治时期,葡文一直是澳门的官方语言;反观中文,却一直没有官方地位。对于主要为华人居民的澳门,这是不利居民和不利经济发展的障碍。中国外长钱其琛在1992年访问葡萄牙时,两国就此不利障碍达成协定,从此中文取得了官方地位,与葡文并列成为澳门的官方语言。尽管如此,澳门总督在1999年12月19日才发布批示,把中文正式列为澳门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
公务员本地化
既然葡文是澳门的官方语言,澳门的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一直受到特别的重用,为澳葡政府的中上层公务员;反观华人公务员,普遍是职级低和人数有限。而在澳门政权移交期间,定必有很多葡萄牙人选择离职。若要到澳门正式政权移交时才任命高级华人之公务员,管理层的接班与行政经验定必不利于澳门政权的交接。因此,澳葡政府在《联合声明》签署后,开始分阶段、较有秩序地培养本地公务员,具体措施包括与葡萄牙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在东亚大学开设公共行政硕士课程、举办“赴葡就读计划”和“赴京就读计划”,以及设立“司长助理”一职等。但是,公务员本地化的进度一直被认为相当缓慢,外界更以“坐直升机”来形容本地化公务员在当时获快速晋升的情况,导致本地公务员在各方面都未能吸取充分的业务经验。而葡方坚持政务司级官员不作本地化,虽然在政治上无可厚非,但也使将来的特区政府需要在经验不足的本地公务员队伍中选拔人才,建立管治班子,不利于整个行政架构的顺利运作。
法律本地化
澳门在澳葡时期的法律全都是葡文而且繁琐,有些是根据数百年前的葡萄牙法律制订,一些内容则带有殖民主义色彩,又有一些是直接从葡萄牙制订,延伸至澳门适用的葡萄牙全国性法律。因此,在过渡期内,十分需要将此等法律加以清理修订,使之成为政权移交后适用于澳门的法律。司法人员本地化也是法律本地化的另外一项主要工作。澳门政府成立“法律翻译办公室”,开始对澳门的主要法律进行中译工作,并于1996至1999年期间,分别颁布构成澳门法律体系的五大框架法典,即《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商法典》。另外,又在澳门大学开设法律系,于1995年又成立“司法官培训中心”,培养本地法律人才。
另一个受关注的问题是澳门居民的去留。由于对回归中国的忧虑,很多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选择离开澳门,但现今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仍有约近3%人口为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至于澳门的华人,过渡期却未见有大规模的移民潮。事实上,很多澳门出生的华人和土生葡人都持有在欧盟通用的葡萄牙护照,可自由出入欧盟国家。回归前,澳门居民普遍关心的,主要是经济与治安不佳等社会问题。
过渡期间的澳葡政府自1993年起,每年耗资兴建中葡友好纪念物。纪念物为澳门的旅游业发展与美化市容作出贡献,但亦有指是浪费财政收入的建设活动。
意义影响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门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由于政权顺利交接和一国两制成功落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会和司法机关均按基本法之规定实施。
由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为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不单治安有显著的改善,中央政府更将澳门定位为博彩旅游业发展的城市。自2003年,内地开展港澳个人游,让中国居民更方便往来澳门;2005年澳门接待了逾1,000万中国内地游客,占所有前往澳门旅游人数的60%;2005年澳门赌场收入达56亿美元。在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些旅游业的发展,都成为刺激澳门经济急速发展的利好因素。
另外自2002年,澳门政府不再发出博彩专营权,改为开放赌权,这吸引了大型博彩外资进入。不少港资公司也因应澳门旅游业的发展,纷纷在澳门设立分公司,其中有地产、化妆品、便利店等行业。除此之外,例如《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离岸业务法》的实施都成为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澳门经济强势增长,以博彩旅游业为首,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服务性行业、餐饮业和保险业等。正因澳门经济的增长,人力需求倍增。由于人力资源出现短缺现象,过往低学历之人员都因此而受惠,亦因很多人力资源都转移到娱乐场,这使居民整体收入因而增加。但同样因经济的增长,物价开始飞涨,并出现物业的炒卖现象,令居民生活压力增加。
据香港中文大学在200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回归前48%受访澳门市民以正面形容词描述自己对澳门回归的心情,46%受访澳门市民则使用中性形容词描述自己的心情。而在回归后,76%受访澳门市民认为澳门社会改变很大;而对于自己转变为中国国民的身份,64%受访澳门市民表示因此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