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师或怀念同学作文
今年教师节,自己10年前刚分配出来时教的一个学生来到我家拜访我、问候我。学生走后,想起自己小学毕业这19年来,竟从未以任何形式表达过对最敬爱的启蒙老师邱老师的感恩之情,汗颜不已。
当年懵懂迷糊的我,还以为天下的老师都差不多,自己受到的这份教育和关爱,是天经地义就应该属于我的。后来渐渐长大,和周围对比,慢慢地翻阅藏在记忆仓库里或鲜亮、或褪色的图片,汇在一起逐渐串成了一条理性的链索,才深深地醒悟到,在自己的童蒙阶段,遇上邱老师,是多么地幸运!
她就是引领我踏入知识殿堂的启蒙老师,名叫邱万琼。在她们的同龄人中,邱老师是村里唯一的一名受过高中教育的人,也是村里唯一的一位教师(其实还是代课教师)。为了村里的我们能够读上书,她毅然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她当时约有二十三四岁吧,白晰的皮肤,薄薄的嘴唇,苗条的身材,穿着打扮从不花哨,却很大方雅致,总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按村里人们的话说叫洋气。所以她在我心中是那样的鹤立鸡群。
那时邱老师在我心中,对我偏爱有加。记得也是在九月,刚上一年级的我,在班上是年龄最小的。那时对课堂、对迟到这些词汇完全还没有定义。有一天中午,那些年纪偏大的同学带着我去离学校很远的小河边玩耍。因为太贪玩,回到学校后,邱老师已经在上课了,当时,一同去的其他同学都被老师罚站,也挨了老师的棍子。唯有我,老师叫我坐到了位置上。老师还狠狠的批评了他们,批评的内容我还清晰的记得,责怪他们把我带到小河边去玩,要是遇到危险,可怎么办。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迟到是他们的原因,他们没有把我照顾好。由于邱老师对我特殊的偏爱,从那时起,我就变得酷爱学习。因为爱学,个小体弱的我成绩也十分优异,在众多的学生中,邱老师对我倍加疼爱和关怀,把女人天性的母爱更多地倾注在我的身上。似乎她已成了我儿时读书学习的唯一动力!永远忘不了她给我绘声绘色地讲《安徒生童话故事》的情形,故事神秘的色彩让我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各种神奇的幻想,并对人世间的善良与邪恶有了最初的模糊的认识。我想,那就是我平生接触到的第一本“无纸”的书吧。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我此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永远记得她经常拿我的作文在班上作为范文宣读,也许就在那时,奠定了我对写作的酷爱。永远记得我的作业本里,得的好总是第一。永远记得我在学校常常生急病,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永远记得在体育课上,她殷殷期盼鼓励的眼神……
在这里我特别想重点描述的是,邱老师送给我的约有十多本的《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让我第一次得以在书的世界里如饥似渴的遨游。为我日后轻松的学习语文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对语文学科的偏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后来才明白,在那个年代,在我们那样落后偏僻的小山村,这十多本作文杂志是多么地稀罕珍贵!这些书,如今还被我当成宝贝般珍藏着!
现在想来,其实她也逃不脱那个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一样的偏爱优等生,一样严厉地体罚所谓的差生。但这并不能掩盖她平凡中的伟大,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我当时的潜意识里,就已经把她当成了第二个母亲。所以,那一幕幕温馨的镜头,在我离开她以后的岁月里,竟日久弥新!
恩师早已离开教育岗位远去了外省,如今,想再见见她也显得十分的难!但是,在每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都会在心底深深的怀念她!
怀念
学校放寒假了。原本,我是喜欢放假的,可是这一次不同……
怀念学校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的一切都一样。我天天在学校上学,对这个学校的环境是了如指掌,甚至有一些烦厌。而今天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每每一提起(说起)“学”或“校”这两个字,我就会想起以前所谓已经烦厌了的学校,这时候,想起的一切都不再烦厌,甚至还有着一种特别的享受在其中搀杂着……
怀念老师
以前,上学时老师似乎都有一点凶,上课也上的没意思。到现在,一点也不觉得凶,反而,有了一点难舍难分之情,甚至还怀念上课时的情景,现在我好怀念啊,如果现在上课,我一点也不会觉得没意思!
怀念同学
以前,同学,这个称呼,不过是个大帽子,扣在我们的头上,平时,也只是一起上课,下课也差不多相当于视而不见。现在,放假了,我却越来越想念他们,不管是平时好的还是不好的,我都很怀念。一想起平时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刻,真是一种回有的享受再其中,好舒服,好美,好享受啊……
怀念也需要用心。只有用心,平时不会轻易发现的感受,再你用心的那一刻起自然而然的容易发现了起来……
今夏,永留一份怀念
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明净的阳光被米色窗帘阻挡在窗外,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剪影,不再像个精灵似的跳跃在桌面。光线微暗的房间,逐渐响起柔软的声线,侧耳细听,正是金莎的《最后一个夏天》。今夏,虽不是最后一个夏天,但也要对我的初二说声再见。
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然转眼已是两个春秋。忆往昔,稚嫩的少年们望着湛蓝的天空,心生遐想;而现在,也都展开渐丰的羽翼,渴望飞向高空,追寻自己的梦。如今,已不再是那间教室,不再是那几把桌椅,也不再是那些人。但是,从未改变的是坚持,永恒蔓延的是爱。一阵阵的温暖就这样潮涌般的袭来,混杂着稻花的香味,飞溅出回忆的碎片。
初二,终究是过去了,像流星般的飞逝。今后,它注定只能出现在梦里,铭刻在记忆里,封印在陈旧的相册里——把每个人的生命都定格在了十四岁的花季,花轻似梦、雨细如愁的时节。初二的印象,是丰富多彩却又无法言说的,有奋斗、有拼搏、有欢笑,汗水与泪水把光阴都沁得印记斑驳。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灯火阑珊时,再回首,似乎连挫折与失败都开始深深地留恋,不再针锋相对地一较高下。也许,即使是伤痛,也成了重温时光的邮票,盖着属于自己的印戳,鲜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片晴空下我们灿烂而明亮的笑容。神经虽说不上是紧绷着,但也绝对不能称之为轻松。就是在上一个夏天渐行渐远,而秋天已初露笑容的时候,班主任在高大地榕树下不厌其烦地强调着“准初三”这个严苛的名词,而实际上,早已是按照初三准考生的要求一关关把守了。黎明第一缕阳光向大地招手的时候,早读就按部就班的开始,倘若清晨你刚好从走廊里路过,一定会听到课代表大喊着“安静”,然后高声领读,尾随其后的是朗朗的齐诵声。而在这其中,也曾有过我的声音,那是多么的活力四射啊。一连串的主课几乎全排在上午,思维飞快的转换着,左手放下数语外物,右手拿起史地生政,一直延续到地理生物的会考顺利通过,减少了两科的负担,又立刻被其他主科侵占了。
那午后的阳光纵然静静流淌,也没有人留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喝着浓香的咖啡,止着忍不住的哈欠,昏沉沉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这倦意似乎把窗外的鸟儿都催眠了,静静地没有一声啼叫。下午两节自习前,课代表们凌凌乱乱地抱起大沓习题册冲向老师们的备课室,再领着大把的作业,争先恐后的抢占黑板的显眼位置,写下清秀的字体,标示着鲜亮的符号。转身无奈地笑笑,在阵阵哀求声中板起脸发下雪花般洁白而纷纷扬扬的卷子,一边还要低声安慰叫苦连天的同学们,并肩负重任和老师谈判。清脆的音乐带来上课的讯息时,同学们便正式投入到写作业的奋斗中,不到昏天黑地是不能罢休的。偶尔也会有几只清亮的眼睛,从桌上堆满的书里露出一道缝隙,核对黑板上的作业。而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室都是齐刷刷的写字声,格外悦耳动听,常常会让我想到清风掠过草地时窸窣的响动,轻盈、欢快。当然,也不免会有调皮的男生弄出些奇怪的声响,或是抓耳挠腮地苦对一张张惨白的卷子,顺便扯来同桌的“借鉴”,并许诺用糖或其他小玩意来报答将他解救出苦海的功劳。此刻回想,那段岁月虽是重复着相同的故事,但也过得精彩万分了。有草木花鸟的陪伴,有朋友知己的密语,何尝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呢?
若到了期末考试前,更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不知是对作业极多的无奈,对老师不体谅自己的愤慨,还是没有踏实学好的懊悔与不知所措。总之,看着黑板左侧鲜艳的黄色粉笔字——考试倒计时——由胖胖的两位数消磨成弱不禁风的个位数,没有人会心安理得地无视时间的流失。各科老师苦口婆心地拉出一批批中等生、差生,单独谈话、教导,但又不忍占用太多时间,只好加快语速,噼里啪啦地不给你留有一点反驳的间隙。班主任则是拍着班级前十名的肩,一遍遍阐明自己的要求与期望,目光坚定到令你心生感动,并信誓旦旦的许下诺言。也因这各方面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午休复习,深夜打手电熬夜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两段折线的日子里,一分一秒的消逝着青春,却也心无怨恨。即使考完了最后一科,都不能安下心来,只能煎熬着等待着卷子下发,望着鲜红色的分数,再看看一直蓄意要超过的对手,有喜笑颜开的,也有伤心落泪的。但是,一次次的成败,从没有人骄纵,也没有人绝望。
尽管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闲暇时到处都是快乐的身影。课间大家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把烦恼在运动中全都甩掉。男生也会组织篮球赛
怀念我的伙计——李文
李文,听到这个名字后,大家想到了什么,对,就是李玟,中国第一电臀——李玟。于是,在菁华13班里,李文的不平凡人生就开始了。
由于和李玟名字雷同,李文就有了一个英文名CoCo,就是李玟的英文名,后来受李小龙“布鲁斯 李”的启发,李文的全新英文名诞生了 CoCo 李。不错的名字,叫起来很亲切,在宿舍里。CoCo或CoCo 李 就成了李文的名字,不过。因为这名字太响亮了,加上女生又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就误以为我们说的是QQ ,于是QQ 李 出现了,流传于女生之间,经久不息。
李文的女人缘很好,好到让我们嫉妒。他能和“93后”、“106”那样的女生都能聊的来,我们后面的男生,几乎没和她们说过一句话。可能是李文和老师坐同桌(李文坐在讲桌旁),在最前面。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李文坐在女生前面,每天和女生打交道,不像我们坐在后面,不和前面的女生交谈,而且。CoCo 是英语课代表,每天收发作业,女生都认识。他能和每个女生聊得来,而且很会说话,很会体贴女生,有时会牺牲我们的利益。又一次,李文向我借水瓶,我没借,他超不高兴,后来知道,他是借给婉妹(他现在的女朋友,不过当时不是)的。哎,你不知道到时的气氛,尴尬啊。李文也比较花心,女朋友虽然只有现在的这个,不过在有女朋友之前,他可是我宿舍了的情圣,处处留情。开学时,有个女的,在大许中学复读,那人以前和他一班,没事就是电话,短信,手机丢后,借手机也打电话、发短信。第二学期时,换了,出现了一个白衣女生,长的很清纯,来到学校找他,多拉风,不过被我们撞见,被我们盘问了好长时间,才知道那女生叫王苗,在南京上学。之后,李文就把他的魔掌伸进班里,对婉妹展开疯狂追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求爱成功,把婉妹追到手,班里多了一对情侣,也成为402第二个告别单身的(第一个陈贺,一直有老婆),成为402一时的风云人物,话题中心。
李文比较爱篮球,每逢体育课,一定出现在篮球场(后期追到婉妹,从此退役)。无奈CoCo球技不是特别好的那种,每次总会有不少失误之类的(失误次数和班长比,就差远了)。不过就他那对篮球的热爱,值得人尊敬。李文有神经质弱的毛病,晚上睡觉,有人说话,一定睡不着,虽然我给他买了耳塞,可效果不明显。后来,因受不了施腾、高歌等的聊天,就开始了宿舍说话,李文去厕所,什么时候说完了,便去叫李文回宿舍睡觉,不过,有时候李文心血来潮,毁在宿舍狂聊,不在乎任何人的感受。再到以后,李文搬出宿舍,在外租房子住,又过一段时间,我也出去住了,402便宣布分崩离析了。
李文很潮,会买很多衣服,虽然不贵,但还是以量压人。有一次,买了一件上衣,很想女款,不,是就是女款,他就是不承认是女款,坚持认为那是男款。最后,在穿出去后,受到同学的嘲笑后,不再穿那件衣服。
现在,我还欠李文一顿饭呢,不过我不会忘记的,有时间,一定请他和婉妹吃一顿。
希望李文和婉妹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一个好的将来,我们全宿舍可是等着喝他的喜酒呢。
怀念过路人
已经那么多年了,该忘记的都已经忘记了,而该记住的也就记住了。对于过去那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会是多么的怀念呀...
(一)
墨是一个很招人喜欢的女孩,虽然我们只相处了两年,但在我的印象中我一直很喜欢她。那时我刚刚3岁,上的幼儿园,现在想一想,还真遥远呢!我和墨在一起上的小、中班,之后就没有在一个班。记得当时中午睡觉,我总是爱挨着她睡,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估计是我太喜欢她了吧。可是总有一个女孩爱跟我抢:婷。我相信婷一定也很喜欢墨,所以跟我一样也喜欢挨着她睡。我和婷谁也拗不过谁,于是便一人睡在墨的一边,现在想一想,还真的是很幼稚呐。
后来幼儿园毕业了,我跟墨挥手告别,我对墨的记忆也就定格在这一刻。但是婷不一样,到现在我还是常常看见她,不过她八成已经不认识我了,我也懒得跟她打招呼了呢。但其实我有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想去问问她,是想睡在墨的左边还是右边?呵呵。
(二)
之后便是小学时的璇。璇长得很漂亮呢,她是蒙古族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她长得很独特。我喜欢听她叫我“任任(rěn rén)”很好听呢,真的!那是一种别人模仿不来的语气,仿佛只属于我和璇。
再然后是琪(另一个“琪”,不是其他篇文章里的那一个哦。)。琪的声音甜甜的,笑起来很可爱。我们总是喜欢一起学胖丁唱歌,然后学胖丁鼓起脸来生气,之后大笑,那是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后来,我们开始学着自己做胖丁的那种一边是话筒,一边是笔的模样,不过很可惜一次都没有成功过。但是我们总是会相视一笑,在一起去唱歌。冬天很冷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蹭脸(就是脸贴着脸啦),同学们笑话的时候,我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笨蛋,这叫做摩擦起暖!”
(三)
小学荣转来的时候,我觉得她长得很土,没想到老师竟会让我和她同桌。不过嘛,和她同桌还是蛮有意思的。一开始她的口头禅是:“哎呦喂~ ~”,而且说得嗲声嗲气的,酸的不行。后来她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所以每次她一说上句,我就给她接下句。当时坐在我前面的女孩哲,也喜欢和我一起接荣的碴。哲是“西瓜太郎”型,标准的西瓜头儿,很可爱。她喜欢画画,画漫画,而且很好看。记得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让自己瞎画,哲画了一个Q版的兔女郎,是一本言情小说的插画,画完之后就给我看,让我给抢走了。不过也随着我们那一句话的决裂而丢失了。
(四)
佳和静是表姐妹,静是姐姐,佳是妹妹。这两个人都很可爱,佳的眼睛好小哦,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扣成了半个小括号。静又高又黑,头发短短的,很清秀呢。在六年级下半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互相写信,而且都是自制的信封。里面写了一些悄悄话或损人的话,好有趣哦,我一直都珍藏着呢!
宇的脸上有好多的小“麻子”,挺可爱的。她也很喜欢笑,笑容如花开般美丽。她也是马马虎虎,有一次去公园,她竟然把钱包丢了,之后赌气拽着我去淋喷泉。她答应我不再为丢钱的事而伤心,而我的代价就是被淋成了“落汤鸡”。虽然后来她又提起过这件事,但她的确不为这伤心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上了初中后她又转回了青县,从此音信全无,我也再没见到过她那美丽的笑容...
(五)
从幼儿园的天真到小学的沉稳,再从小学的沉稳到现在初中的紧张,总是会有那一个又一个的好朋友出现。虽然她们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个个的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仅仅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可正是因为这些过路人,使我变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欢乐...所以现在我对她们也是能是怀念...
怀念“五一”
前几天,碰巧经过了五年级时的教室。想起在五一班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但随即,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伤爬上我的心头。
那时的五一班,名气在整个年段还是小有的。记得我们比较要好的六个朋友,组成了“F6”,现在看来,我们六个女孩可以说是“神经大条”,甚至有点“嚣张”。想当年,我们六个“潇洒地”把前走廊称为“五一大街”,后走廊称为“五二小街”;五一班是“五一小区”,五二班是“五二小区”,五三班是“米花镇”,五四班是“警察局”。下课总在“五一大街”、“五二小街”闲逛、嬉闹、聊天,最为“壮观”的,就是有老师从我们嬉闹的走廊经过时,我们“F6”或在旁边一排,或两旁各一排,齐声问候:“老师好!”有时声音大到差点吓倒老师。这不是吹的,老师们都这样说。
还记得,每到节日时,节日的当天五一班同学问候老师就全改成了“祝老师圣诞节快乐”、“祝老师教师节快乐”之类的祝福语了。有一次,是3月13日星期五,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黑色星期五”。我们将那天上、下课的问候改成了“黑色星期五,祝您好运!”一位老师上完课第一次听到我们这样,先是愣了几秒,然后夸我们班有创新精神。那时,我们甭提有多自豪了!
还记得,“六一”有广播操比赛。经过五一班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个比赛我们得了“优胜奖”。我把这个消息带给同学们,当时我激动地向同学们喊:“五一班的同志们!我们班广播操比赛得了优胜奖!”那一刻,全班都沸腾了,每个人都在欢呼着、蹦跳着,仿佛要把满腔的喜悦都发泄出来似的。接着老师捧着奖状进了教室,每一个同学都盯着老师手中的奖状,目送奖状贴上了后黑板上方。
现在,我们都六年级了。属于五一班的碎片遍布每一个班。五一班那些美好记忆都已成为了我们脑海中的一块记忆碎片。我呆呆的望着五一班教室,终于看到所有那些曾经快乐的时光以无法挽回的姿态悄悄溜走,头也不回。看着现在坐在五一班教室里的学弟学妹们和熟悉的教室,算是物是人非吧。现在也只能将五一班的那些记忆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有空时再找出那份温馨,回味着、品味着……
怀念那些人,那些事
小学毕业是一道坎,在临近毕业的那段炼狱般的日子里,我和我的朋友总是对自己说;不要怕,不要急,再难过的日子也会过去的,过了这个六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看啊,我们曾这样害怕排斥,那样渴望逃离那样那段黑暗阴郁,繁琐枯燥的日子。
在那段日子里,当坐在书桌前,在卷子上运笔如飞的写下答案的间隙,偶尔抬眼看到天空都会忍不住委屈得想哭,揉揉干涩的眼。我实在无法忘记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究竟经历了多少难过和委屈,也终于学会了隐忍和坚强。心就像经过了浸泡,没有疼痛,却那样难受。无论有多么不愿意,我们只有互相扶持着经历,适应,走过,然后成长。在那时,我总是想;在过了这段日子以后,在不再这么辛苦难受时,在一切都归于平静时,我在回忆这段日子时究竟会是怎样的复杂心情,是终于逃离的轻松兴奋和对这段有些艰难的日子的厌恶忿恨,抑或是离开了这段时光的怅然若失,淡淡感伤。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段被泪水浸泡过的日子。
而今,当我真正离开了这段日子,当一切都归于平静时,那些隐忍,那些难过,那些委屈,以及每一个夜晚的阴郁居然都被我慢慢淡忘了,淡到这一切都变得那么令人向往,令人怀念,那么美好可爱起来。如今,在我心里竟隐隐怀念那段甚至可以用辛酸来形容的日子。
还有我的那些朋友们,我们明明约好分开后也要一个人好好过,不许思念,不许被过往影响当下,学会一个人。可是,现在,在同一片天空下却与她们相隔千里的我在每一个夜晚都会想起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现在,我总是在做一个梦,梦醒后那样害怕,梦里,那些说好永远不分离的朋友就那么散落在天涯,那些说好永远做朋友的人就那么忘记了对方,那些曾经可以付出生命的朋友就那么成为了敌人,时光没有变,事物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就像那个悲哀的词,物是人非。我是那么害怕这一切变成现实。因为,我真的没把握在以后的一生里还能再与她们相遇,也没把握在以后的一生里,在如今这样堪称物质化的社会里还能在交到像她们这样真心的,这样可以包容我的任性地无理取闹,心情不好时乱发脾气的,可以宠我到每次都帮我洗头,被我在心情不好时拉到江边,哪怕是夜晚或清晨也毫无怨言的,不因为一切世俗的身份和理由,而因为我就是我而爱我的朋友。
甚至,那些曾经势不两立的敌对的同学,一起抵制记恨的老师也成了我怀念的对象。在分开以后,我终于能够客观地,不带感情色彩地去回想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回想中终究成长了,开始以云淡风轻的心态坦然面对那些孩提时自以为势不两立的他们,开始怀念那些同学,以及他们为我这六年间点缀的色彩,让我这六年过得多姿多彩,生气勃勃,如果没有他们,我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将会如一口枯井,了无生气,平淡乏味。也渐渐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与不被我们所理解的不亚于我们的委屈,那一张张曾经被我们称为老奸巨猾,奸诈残忍的脸,一想起来除了深深的愧疚和感恩,就只剩下怀念。
这么些年,风也罢雨也罢,都一起扶持着走过了;那么些事,喜也罢哀也罢,都牵着手经历了,留下的,只有美好的记忆和淡淡的怅然若失的怀念。
怀念初中的日子
教师节那天中午,我特地请了假,跑回初中去看老师。最没想到的是我竟然哭了,跟老师说着说着眼泪就冒了出来,我这么开朗一孩子,怎么变得这么矫情,想想真是丢脸。 事后我想明白了,大约我这个人就是欠管教。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出自名校,可想而知管得很严。可上了高中,班主任基本上不管我们,什么都显得民主和自由,我反而不习惯了,常常会有被人忽视的失落感。这么说,很多正值叛逆期的同学大概会觉得我得了便宜还卖乖,欠揍,可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 想当初,语文考差了,被OP(咱对语文老师的昵称)叫了过去,口才极好的她,用平淡的语气三言两语就说得我觉得自己有多对不起老师,眼泪刷刷流下。当什么听默写不合格,我总会被留下来补听补默,然后默默接受OP严厉的眼神。 背书是我的大问题,但每次背书头痛的肯定不止是我,听我背课文对OP来说也一定是种折磨。每每听见自己的“狗啃骨头”,我都想发飙,何况是对背书向来严格的OP。所以导致最后每一篇文章我都要去OP那里背个十几次才能过关。每次被OP骂了以后,我都会愤愤不平的在一边哼哼,天天被管束,没有一点自由时,我会对老师厌烦、对学习厌烦、对学校厌烦。可是现在,没有人管了,我又很想念以前被人管着的日子——我这不就是欠管教吗? 现在进入高中,什么都要靠自觉。听默写不合格,老师不管,课代表也得过且过。背书老师也大多不查,所以许多人也就不背了。考试考不好了更没有人会来骂你或提醒你,因为你“堕落”了,代表别人考得更好了,竟然如此谁会想多一个竞争对手呢!老师是会说你几句的,但也只是“下次努力啊!”之类的客套话。让你觉得老师不重视你,你的成绩好坏与他无关,让你失落感倍增。他们不会再像初中老师那样,一次考不好了,会硬拉着你说教,分析你的错误,谈论你的学习状态,告诉你努力的方向。虽然说得你烦,但总是受益匪浅,不是吗? 我真想时光倒流,回到初中,再享受三年束手束脚被管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