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系列成功发射作文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编辑本段]神舟五号时间表
2003年10月15日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在此地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10月15日5时30分,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此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公开亮相。他们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杨利伟表示有信心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10月15日6时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此时按计划离火箭升空还有2小时45分钟。起飞前,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屏幕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10月15日8时50分,胡锦涛、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来到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与此同时,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罗干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0月15日9时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
10月15日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10月15日9时31分许,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捕获飞船信息。“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杨利伟在与医学监督医生通话时显得相当沉稳,他说:“我感觉良好!”
10月15日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10月15日10时许,在“神舟”五号飞船进行环绕地球第一圈飞行时,地面指挥人员报告舱内环境正常后,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拿着书和笔,当他松开手时,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立即飘浮起来。
10月15日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在接到地面指令后,杨利伟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杨利伟的动作非常轻松熟练。
10月15日10时40分左右,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通过飞船传回的图像可看到,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
10月15日11时过后,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他一边看书,一边用捏挤包装袋的方式享用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餐。据悉,杨利伟的食谱颇具中国特色,包括八宝饭、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和用中药及滋补品制成的饮料等。
10月15日12时左右,杨利伟开始他在外太空的第一次休息。画面显示,仰面躺卧的杨利伟表情沉静,在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中,他的这次酣眠持续了约3个小时。
10月15日15时52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杨利伟了解了飞船工作状况和他的身体状况。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航天服气密性良好,飞船工作正常。
10月15日15时54分,飞船变轨程序启动,指挥控制大厅右侧大屏幕三维动画实时显示,飞船尾部喷出桔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很快,飞船又进入平稳的飞行状态。整个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始终神情镇定。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向北京传来数据,表明变轨圆满成功。
10月15日17时26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与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实时通话。曹刚川说:“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凯旋。”杨利伟浑厚的男中音清晰地回响在指挥大厅中:“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0月15日18时40分许,“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他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0月15日19时58分,“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八圈时,稍早之前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的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与太空中的杨利伟通话。杨利伟对妻子说:“在太空感觉很好,太空的景色非常美。”他对儿子说:“好儿子,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10月15日21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九圈。
10月15日23时0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圈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休息。
10月16日4时19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四圈飞行。
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送返回指令。按照程序,飞船将在建立返回姿态后,经过返回制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等一系列太空控制动作,开始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
10月16日5时36分,“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与推进舱轨道高度不断降低,向预定落点返回。飞船轨道舱将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
10月16日5时38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制动火箭点火,飞船返回舱飞行速度减缓,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返回舱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10月16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组织指挥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成功进入返回轨道。飞船返回舱失去动力后,按照升力控制技术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稍后,布设在新疆和田的活动测量站报告,“神舟”五号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
10月16日6时04分,“神舟”五号飞船再入大气层。目前飞船处于“黑障”阶段。
10月16日6时07分,搜救直升机收到“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机上的搜索人员目视到“神舟”五号返回舱。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和14台专用车辆组成的地面搜救分队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点前进。
10月16日6时许,杨利伟报告身体状况良好。返回舱引导伞已打开。
稍后,杨利伟再次报告身体状况良好。主伞工作正常。
稍后,主着陆区直升机驾驶员目视到飞船降落伞,地面搜索人员看到了降落伞,返回舱主伞已脱落。五架直升机跟踪正常。
10月16日6时28分,地面搜索人员报告距“神州”五号返回舱落点7.5公里。
稍后,温家宝总理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
10月16日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
10月16日6时38分,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稍后,杨利伟向人群挥手,正在出舱。
10月16日6时51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10月16日6时54分,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稍后,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祝贺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稍后,在飞船着陆点,杨利伟坐在专用的椅子上向大家挥手,并与工作人员说话。
10月16日7时23分,杨利伟在距返回舱约10米的一辆医疗检查车上进行体检。
10月16日7时29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打电话,祝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江泽民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我们就一定能够谱写我国航天事业以及整个科技事业更加绚丽的篇章!
10月16日上午9时52分,杨利伟乘专机从内蒙古着陆场飞抵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等到机场迎接。
神州八号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产物,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是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神八将采用“长二F”的改进型火箭――“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预计将于发射天宫一号后,约2011年发射。神八发射升空后,与神舟九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神舟飞船将在神舟八号时基本定型。
2005年底,神舟八号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在上海成功。
神州8号什么时候上天刘良栋透露,预计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神州八号,而原计划的发射时间要早于2011年。在神八之前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并且该航天器是不载人的。如果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将又是一个大的突破。
对于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刘良栋表示,目前国家正在规划之中。下一步是搞战略部署,计划在未来10到12年内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对于空间站的规模,中国仍在规划、研究中。
刘良栋称,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首先是性能全面的大卫星,在导航、通信等方面实现高性能、高产值。现在有一些卫星的产值很大,例如通信卫星,在民用、军用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导航卫星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国家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把高分辨率的卫星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
特写: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现场亲历记
新华网酒泉11月1日电(记者李惠子王经国周而捷)站在离发射塔1.5公里远的空地上,眺望火箭,在寒风中注视3个多小时,等待点火刹那。
空旷的卫星发射场上,神舟八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组合体被100多盏聚光灯照耀,周围灿若白昼。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所有飞船和大多数人造卫星,都从这里发射升空。
神舟八号飞船将与32天前发射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这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1958年开始建造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茫茫戈壁滩,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航天城近来热闹非凡:一车车科研参试单位工作人员和家属抵达发射场附近。
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到骄傲。
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每当响起这首歌,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是一个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中国,一个科技强国。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这就是“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后,中国又先后发射神舟系列的4艘飞船,并在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后,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2005年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相继发射,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并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宫一号则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科技的顶端。
中国,一个体育强国。08年成功的举办了29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而中国获得51枚金牌,雄踞榜首。刘翔、林丹、李娜、郭晶晶、姚明......中国的体育奇才数不胜数。大大小小的奖项为祖国增光添彩。中国已经高居世界体育的巅峰。
中国,一个和谐强国。当汶川大地震来临,当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时,面对这个灾难,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共同对抗灾难。当飞行员在几千米的高空,纵身一跃,不顾自己的安危,心中想着的只是灾区人民性命;当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反应迅速温总理对灾区群众高度关切的形象和他亲临第一线的鲜明姿态一次又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中国领导人的努力证明了在关键时刻中国政府能够做到反应迅速,全国人民捐款捐物。中国有对抗一切的力量。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为了民族,为了祖国那种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中国经历千难万险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仅要珍惜,还要更好地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国印......”我怎能不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探梦天宫,放飞理想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空间站,这是无数中华子女、中国航天事业者的愿望,而完成这个愿望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梦想,天宫一号即将上天,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入一个崭新的篇章。 今年的下半年,我国将要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这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天宫是自古以来中华人民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也符合中国航天探索未知宇宙,知晓宇宙奥秘的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中国是强国了,不再是外国人眼中的无用之国了,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富强了,中国人就可以在外国人面前抬起头来做人了!|||
我与神舟七号同行
临泽县平川学区黄家堡小学 张国超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随着轰的一声巨响,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在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顿时,全国人民一片欢腾。老师告诉我这是我国继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上天之后的又一次成功,中国的航天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真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和自豪啊!
“神七”的升空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神七”的构造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个部分组成。 “神七”的飞行速度高达每秒7.9公里。为确保“神七”的成功发射,无数工程师和设计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神七”搭载3名航天员,其中1名将出舱行走,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的,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有幸成为“神七”的航天员,你别看他们在飞船内工作生活如此轻松自在,可他们在地面上经过了一系列魔鬼式的训练,比如“超重训练”,“失重训练”,还有“三天三夜不睡觉”,“五天五夜在床上头不离床板”等等。还要进行“生理”和“心理”等各项指标测试,航天员都要达到完全正常。
当我在电视画面中看见“神七”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心脏飞快地跳着,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欢呼起来,为航天英雄骄傲,自豪!“神七”是一次真正义意上的载人飞行,预示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新的一步。我们期待着“神八”,“ 神九”的发射,也期待着有女航天员上天,期待着在太空行走,访问国际空间站。心想什么时候,宇航员能把地球上的蔬菜,瓜果带到太空种植,把动物带上太空繁殖,普通人也能上太空遨游,让人们远离雪灾,让四川的小朋友不在失去家园和学校……航天员那种刻苦钻研,意志坚强,毫不退缩,为祖国做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去学习。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航天员那种可贵的精神,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材,争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继续完成航天员还没有完成的使命。
指导教师:吕冬梅
神舟七号
每个人都曾在童年时仰望星空,想望穿深邃的夜幕、想数清明灭的繁星。你是否幻想自己登上月球?是否梦见自己在银河游荡?还记得儿时曾有过的那些宇宙梦想吗?地球自转,星河灿烂,明月高悬,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神话,还有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小小的你,是否对大大的宇宙充满渴望和幻想? 你是否过月球的样子? 现在你不用再幻想了。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人已经又能了在太空中漫步了。在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一人驾驶着中国第一架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地飞上太空。成为中国人漫向太空的第一步。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人驾驶着航天飞船——”神舟六号”顺利飞上太空。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使我国的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那个浩瀚的宇宙不再属于其他的国家,中国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在今年2008年这个奥运年里,中国将会发射第三架航天飞船——”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计划中的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七号”将实现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是中国继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后的又一次重大航天科技活动。通过“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工业在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研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 10月1日,这天不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重要日子——国庆节,还是“神舟七号”凯旋归来的日子。
寻找感动并不难
我们一直在寻找感动,感动就在我们身边。——题记 感动是什么?小到一个善意的微笑,大到国家的进步。当你为别人做了好事,他向你致以感谢的微笑。这就你小小的感动,你的小小的收获,你的巨大的进步;国家伟大的工程:神舟系列的成功发射,有着几万人的艰辛的劳动成果,这带给了我国巨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难道不让我们感动吗?
中国精神永远传扬
前几天,我们刚刚迎来了建国61周年的纪念日,中国啊,母亲!你已经走过了61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您的儿女,我们多么自豪啊!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西方人眼中曾是一个“东亚病夫”,而今,她是一个世人瞩目的“东方巨人”。是什么让中国如此的强大?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我们靠的是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与立志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在短短的六十多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到“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足以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与繁荣。祖国啊!我为你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是中国人,更是中国未来的接班人,我坚信祖国力量的强大。前不久在我国钓鱼岛发生了日方巡视船对我国渔船进行围追堵截,撞损中国渔船,并逮捕我国渔船船长事件。事件发生后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日方在我国政府的强硬态势下,无条件放还我国船长。从这件事情上我更加深信,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我们只有强大了自己,才不会被人欺负! 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祖国人民在期盼着我们,时代赋予了我们责任和使命。同学们,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让我们一起加快脚步,让我们将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永远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