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年 味
过了小年,就进入了大年。
如今生活好了,质量也高了,但是年的味道,好象越来越淡,过春节就好象是二十四节气中普通的一个节气,在人们一年的忙碌中一晃而过。少时过年是那样的期盼,大人过年是那样的忙碌,好多年了,那样热热闹闹的情景似乎再难找到,每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才能唤起春节热闹的些许记忆。
今年在官庄过年,这里号称“千里湘西第一镇”。
大概是传统的习俗,亦或是湘西山里人的民风,湘西的年味还在,气息尚浓,进入腊月,年味儿也愈发浓郁。
腊月八,制作腊八豆豉、霉豆腐。
腊月里,农家杀猪宰羊,矿区的人们不喂猪,但家家户户也要熏制一些腊货过年,如腊猪肉、腊牛肉、腊狗肉、腊鸡、腊鱼、腊香肠、腊口条、腊猪肝等,条件好些的家庭,还要备些山里的野味,如野猪肉、麂子肉、还有山鸡、竹老鼠等。这些腊货野味熏制得黑里透红,悬挂在厨房的灶台上、或悬挂在杂物间,煞是好看,惹人眼馋。
快到小年的时候,开始制作粑粑,有蒿子粑粑、糍粑等。湘西沅陵一带有制作蒿子粑粑的风俗,蒿子粑粑由野生蒿子、糯米粉、白糖制作,外面用棕叶包裹,口感香脆,为湘西民间土特产,腊月里制作的粑粑存放到来年的三月三,也是味鲜色美。正月里,亲友拜年,提上几对粑粑,进门高喊:“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将新春的喜庆烘托得快乐无比,主人会拿出早已备好的红包散发给晚辈们。
过了小年,要准备炒制年货了,炒七不炒八,炒了会吵架。腊月二十七以前炒瓜子、炒花生,炸年货,到了腊月二十八就不炒了,图个吉利,再炒的话,明年家里会吵架的。
临近除夕的那几天,主妇们忙的不可开交,家家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户户煮腊肉、做肉丸子,准备年夜饭,还要准备正月里请客的菜肴。从各地回家的后生们不用做家务,三五成群东家走走、西家玩玩,过着快乐似神仙的小日子。
我的工作单位在常德城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区禁放鞭炮,那年买了新居,为图个吉利,全家在新房过年,灰蒙蒙的天,冷静静的年,那个年真的了无年味,正月里同事见面,一句“新年好”,寄托全部问候,新年的气息淡薄平常。从那以后,不管工作再忙,我会回到矿区过年,一是陪父母过年,共享天伦,二是城里禁放鞭炮,没有年味。
这些年矿山效益好,矿工口袋里也丰富了,年味儿的喜庆,相比城里要浓烈好多,单说那家家户户迎接新年燃放的烟花炮竹,就将新年的喜庆烘托得热闹非凡。还有家家户户悬挂在厨房灶台上或杂物间的腊货,让人感觉到浓浓的新年的味道,真实而又隆重。
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夜,随着那偶尔传来的阵阵鞭炮声,新春的气息在“千里湘西第一镇”官庄镇愈发浓密,年味的气息也愈发浓郁,在浓郁的年味中,我仿佛闻到了春的气息,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步伐已向千里湘西扑面而来,仿佛看到龙年随着春天的脚步,给千里湘西带来了美好、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2011年元月18日〔腊月二十五〕写于湖南沅陵官庄镇
年 味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