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小人作文

君子于小人作文 | 楼主 |2017-07-31 16:38:20 共有7个回复 233次阅读

“社会”一个平凡得如鸿毛般飞扬飘逝的名字真的能代替我们依托相付的国度吗? 也许能,因为我们早已被容入其中! 也许不能,因为我们只是人生的摆设,不能主宰这个物欲横流的大气候。 社会是深邃的,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天空、海洋、大陆,更为精妙的是我们人类。在万物的思想领域中,我们人类就是上天派来的主宰。我们各自带着不同的颜色,有“随波逐流”的,有“惟利是图”的,还有“不苟言笑”、“虚怀若谷”的。我们带着各种若隐若现的颜色渲染着这个社会。 小时侯,我喜欢用彩泥做小人儿,若把各种颜色的泥土混在一起,就成了可怕的灰色,于是,我放弃了用彩泥做小人儿,改用画笔代替,虽然失去了立体感,但它永远不会变成灰色。但母亲告诉我:“画在纸上的小人儿永远只能孤立的站在纸上,并不能改变彩泥混在一起沦为灰色的现实。” 如今,我才算真正明白,彩泥混在一起沦为灰色,并不是永恒的事实,而是我们在无意中给彩泥笼罩上了一层灰纱罢了。直到有一天,一阵风吹过这个被遗忘已久的地方,吹破了那层灰纱,我们才发现——彩泥的颜色一直掌握在我们手中! 在我的眼里,社会也就如同彩泥一般,应该掌握在我们手中,并不是让我们为彩泥沦为灰色,为社会沦为死水而悲戚!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这是马克思对团结的理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借此真理而用之于社会呢?我们并不是随波逐流的雨水,为什么我们不能使用上天给我们的权利,为什么要随着社会的潮流而摇摆,为什么不和谐起来共同开创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呢?“屋漏在上,知者在下”,屋子漏是屋顶上出了毛病,不过感觉漏的是下面的人。与之同理,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就与我们无关了吗?我们可是被社会收容的生命,我们是社会唯一的主宰,我们绝不能视之不顾,更不能因为社会的歪风邪气而沉沦!

标题:君子于小人作文
网址:https://u.sanwen.net/subject/1922285.html
沙发回目录

君子与小人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8

当君子不再是君子,小人被美化时,中国文化,将所剩无几。

时间定格在公元1690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这位雄心万丈的皇帝,开始任用历史上这位茂名的“拗相公”了,我们自然无法定论当权派与反对派之间的孰是孰非,但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变法浪潮中“涌现”的两人物却让人汗颜,让人不禁掩卷而叹天下竟有这般奇人?“

李定与吕惠卿。两个典型的人小。也许我只能这样总结。

李定,母丧不报,以免辞官,退而居丧返里。在那个儒学社会中,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而他仅说了一句:“笑骂由他骂,好官我自为之。”脸皮之厚,尤为惊人。后来又捏造了大量虚假之事陷害朝中正直之士,如苏轼等,这也许只能以“小人称之”。

但倘若与吕惠卿相比,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吕惠卿,由王定石一步步提拔,而后来,他想取其他地位而代之,便假惺惺在皇帝面前哭诉自己对国家社稷的担忧,对苍生百姓的怜惜。于是,神宗被他高超的演技所迷惑,异常信任吕惠卿,而吕在给王安石最后致命一击是以极卑劣的手段公布了王安石的私人信件,皇上对某些内容大为光火,彻底对王安石失望,于是王安石八年政权崩溃,吕惠卿最终“胜利”。

据说王安石晚年常常对着天空书写“福建子”三个字,因为这位出卖他的“朋友”吕惠卿就是福建人。也许君子们对待小人的方式,最激烈的也仅此而已。王安石,一位错用小人的君子。

小人,中国封建专制下的特殊产物。一帮小人可将朝堂异得乌烟瘴气,将一个朝代分崩离析,使其百姓苦不堪言。

而那些人呢?宋朝那些所谓的反对派呢?司马光、苏轼、韩信,那一位位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呢?贬的贬,谪的谪,退居的退居,养老的养老,将大树拱手相让。

这样正直的人们,或著书立说,或仅造福一方,过着被迫害、颠沛流离的生活。

苏轼,一代文豪,虽被贬,但这个天生的乐天派,无论环境多么困苦,他都可以吟成诗、唱成词。君子坦荡荡,即使身陷“乌台诗案”的他,也可以在监牢中呼呼大睡,心无挂碍。即使被贬海南,环境困苦,他也可以头上顶个朋友送的大西瓜,乐呵呵的称那位倚门老妇为“春梦婆”,因为那位老妇曾问他回头看这一生,曾经如此显赫,而今却苦得这等地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呢?

他不曾想过去害别人,只是为国家、为苍生。还记得他的《喜雨亭记》,好一个与民同乐!他的一生,就在被嶓的地方奔波,虽几次召回,位极人臣,受太后恩宠。但,当那群小人活动得越发肆无忌惮时,他又上书请退了,君子是不屑与小人为伍的。

君子总是奋力的、孤独的战斗着,总希望可以力挽狂澜,而当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过于强大时,君子又信信全身而退,不屑与之为伍。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君子,或壮烈而死,或激愤而之,或退而隐居,或采菊东篱。他们都是执著于极端的人,用极端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精神与不凡。因而他们也就这样美到了极端,纯到了极端,高尚到了极端。

君子与小人,中国特有的两拨人,君子建国,小人灭国,君子为民,小人为利,就这样,他们推动着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变迁,历史的流动。

板凳回目录

君子,小人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8

碧波澜水风徐徐的西湖前坐落着岳飞与秦桧的石雕,透彻悠远的岁月,历史在我的眼中重现。

习武读书,孜孜不倦,十九岁边开始书写传奇般的戎旅生涯,一跃而为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擎天住。

我惊异于岳飞荒诞离奇的身世;震撼于他的不屈之魂;赞叹于他身经百战,面容不该的坚毅;倾服于他硬朗脊背上背负的“精忠报国”。

《满江红》中他怒发冲冠,仰天啸,只因壮志未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诠释出他的不屈与愤恨。“笑谈渴饥匈奴血”昭示着他胜利的渴望。

屡建奇功,坦荡处世,且看恢复故疆之宏愿即将大功告成,朝廷却一连催其撤兵。大好形式付诸东流,岳飞扼腕叹息,徒唤奈何。

青山顿首,江河呜咽,一代英杰竟含冤蒙难与波风亭。罪名莫须有,天日昭昭,正气何寸?奸相秦桧跪拜千载,亦不足以赎其罪孽,岳穆王短短一生,忠义爱国之心震烁古今,万古流放。

西湖的山清水秀映照着岳王庙的一砖一瓦,只有风抚平这位君子的不屈之魂。

以卑屈的跪姿伫立在岳飞前,遭千般唾弃,万般谩骂,他背负历史应有的罪名。奸滑至极,背信弃义,贪得无厌,厚颜无耻。

杀一岳飞,秦桧百死难偿其罪。阻挠抗金,倡议议和,他旅施手段破坏北伐,废岳飞十年之功,缢鹏举于风波亭,替高宗行儿童之礼。千古之罪,遗臭万年。

西湖对畔那尊苍苔斑薄半跪的石雕永远铭刻住这位奸相的罪孽。

君子的豪迈,小人的奸邪一同谱写出大宋历史响亮的篇章!

#4楼回目录

君子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9

——读《论语》有感

一个温和的冬日里,伴随着淡淡的阳光的味道,跪坐在落地窗前。茶几上摆的是纯白的瓷杯里装着的是那香叶,嫩芽的冒着热气的清茶,还有……《论语》。那是一本墨蓝色的线装版的书。而我抱着无比虔诚的心去体味的,这半本便可治天下的书。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自我华夏五千年来,一直有一种人羽衣谪仙,傲然于世。他们即使贫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即使面对匪徒,也会从容不迫;他们即使往事不堪,也会及时改过……他们有着铮铮铁骨,他们有着惊世韬略,他们有着仁者之心,他们有安邦之心……他们便是君子,在历史的陈迹中,在世俗的眼光里,也丝毫不减玉的润泽的君子。

君子不邪。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以为真正的君子也可以用“思无邪”这三个字来概括。君子是纯真的人,纯是发自内心,真是真情对人。他们在幼年的时候便能学会谦让,少年的时候便认真学习,中年的时候便有本事去真心造福人民,老年的时候认真治学,教育出新一代的君子。他们思想纯真,心无杂念的去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君子不傻。我在《论语》中找到了一句被误解了很久的话——以德报怨。其实,子曰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夫子认为以德报怨是对德的滥用,也是对宽恕的滥用。你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好人坏人一视同仁,这也太傻了。释迦摩尼会以身饲虎,而孔子不会。君子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他们能实话实说,在于他们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实话实说。

君子不器。直译过来便是君子不是东西。而我的个人的理解是:君子不应该被装在器皿里,不应该被世俗所禁锢。“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那是怎样的傲然与凄凉,从不抛弃自己的信念君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君子呵!老子曰:“上善若水”。君子也如同水一样,清白,纯洁,不染一丝纤尘。他们本该自由的汇入那茫茫的江面,浩瀚的大海,去寻去知识的脚步,他们偏怀着仁德的心灵去与黎民苍生共度难关,哪怕“伯乐不常有”,他们如水一样被装在一个个“杯具”里,不得一展才华。

君子,纯真的君子,无邪的君子,可爱的君子,谪仙的君子……他们执着的追求,终于得到了他们所追求的。在几千年后的我们还能读到他们学习的喜悦,对小人的愤怒,难遇伯乐的哀叹,真心为百姓的快乐……是他们之德,更是我们之幸。

茶已尽,跪坐的腿微微发麻。阳光渐渐褪去了点点斑驳,我轻轻地合了书,《论语》封面的墨蓝色却愈发神秘。

#5楼回目录

君子,小人.常在一念思量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9

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与友人一起陶冶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正迷醉不知归路时.友人望见小溪涓涓.忽有感而发:“萧何月下相追韩信于溪下,是不是也是这条溪水呢?“友人发出这样一番关于萧何此人的“长篇大论“:这人忠君亦有伯乐之眼.对于国家来说,认识他是国家的幸运.但,对于朋友甚至与知己来说,认识他难道不能自嘲是对己的不幸吗?萧何知人善用,晓韩信有大将之才,知其负逃后,不惜月下相追三百里.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守粮官罢了.甚至于数谏汉王.苦劝汉王刘邦重用韩信.这是何等的识人之才啊!因为有他的慧眼,刘三才能出蜀川,与霸王一起争鹿中原.也正是因为韩信,刘邦才能于垓下大败项羽,统一天下.

公元前197年,即汉高祖十年.刘邦亲自挂帅讨伐造反的陈豨,韩信因被贬淮阴侯不满便称病而未遂驾,且欲兴兵响应陈豨.却不料事情败露.吕后便欲召韩信入宫.但又恐其不至.便与萧何商议.萧何出计道:可道天子处传来捷报,言陈豨已被诛杀,通知天下诸侯入朝称贺.更为了确保韩信定入宫,萧何又派人对韩信说道:汝虽抱恙,可亦应尽臣子之道.韩信顾念旧情,乃入朝称贺,结果被吕后斩于长乐宫的悬钟之室.随后诛没三族.

友人徐徐诉完这一史实,深吐了一口气才接着说道:萧何此人,于国来言,可谓君子之节.但于友来说,实可当小人一词!故俚语有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本以为至此友人便应感慨完这一长篇大论了.正准备说些什么时.却被友人随后的一句话所慑住,直至无法再接些什么,只听友人悠悠地徐徐从口中吐出十个字:君子,小人,常在一念思量!

世事种种,皆常在一念思量,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释迦牟尼一念顿悟,六翼天使一念堕落.可谁又能说因此念而作出的抉择,究竟是对了还是错了呢?人活一世,终究拥有无数念想,亦因这无数念想,做出无数选择,可谁又能说他的每一次抉择都是对的呢?世事无常,人行一世,短短数十寒暑.漫漫几许抉择.只不过求一个问心无愧罢了.顾此必将失彼.但求数十寒暑过后,暮时回首青丝,还能说句,倘若再让我做一次抉择,我亦不会改变初衷!

君子,小人,且在一念思量!

#6楼回目录

真正的“君子”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9

真正的“君子”作者:马德荣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人人都是耳熟能详,但是在当下,有几个人能做的如此之好?屈原高洁的品质,只爱那一缕香草的追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选择自由之路在我眼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君子;司马迁虽然在朝廷中遭受了宫刑,但是又能怎样啊?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发愤著书,才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一位真真切切的君子;韩信受胯下之辱,为什么不发怒?他忍受了胯下之辱,懂得了宽容是什么,他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君子。四大君子:“梅兰竹菊”在古代是仁人志士的追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王安石心中的梅,他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来自清代郑板桥的《高山幽兰》中,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兰花无人而傲芳,不因清寒而萎琐,贵在高雅,气度不凡;“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这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曾一直追求的虚心高节、竹子挺立于霜雪中的情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老先生他所追求的恬适,幽雅,自在,逍遥的居士生活。君子的品格让我情不自禁的去追寻.....作为君子应该是做人,做事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说空话,做到诚实守信,严以律己;作为君子应心怀一颗仁慈,善良敬人之心和周围的朋友相处,献出自己的爱心,让爱心点燃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作为君子应谨言慎行正如荀子的《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做到每天反省自己的过失做到井然有序的生活,学习,工作;作为君子应尊重别人,不耻下问,谦虚地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从别人的口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是自己变得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义士做事光明磊落,做到坦荡荡就会赢得自我,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君子在一起就会品德高尚;作为君子应对金钱,权利看的很平淡,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天下的百姓创利益,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作风。真正的君子,你做到了吗???

#7楼回目录

君子坦荡,小人长戚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9

君子坦荡,小人长戚君子坦荡,小人长戚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坦荡、达观,无论得意或艰苦,都能做到俯仰无愧;小人常为名利所绊,患得患失,所以悲切,忧愁。这便是我读了《论语》后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因为猜疑,夫妻离异;因为猜疑,朋友反目;因为猜疑,大打出手,导致悲剧。不知你是否曾猜疑你的朋友是否说过你的坏话;不知你是否猜疑朋友对你是否有些看法,不知你是否猜疑朋友是否真心……,如果有这些情况,那么可以说你真的疑心较重了。古人云:“长相知,不猜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疑神疑鬼的人,看似怀疑别人,实际上是怀疑自己,缺乏自信。有些人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过巨大精神损失和情感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一个人自信心越足,越容易相信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猜疑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它会捆绑住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疑心过重的话,那么就会因一些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和烦恼,郁郁寡欢,其结果是可能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是极有危害的。可悲呀!成天琢磨别人的人是愚蠢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拓宽我们的胸怀,来增加对别人的信任,排除不良心理,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布于众,增加心灵透明度,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因此,面对流言蜚语时,我们千万要冷静,坦诚相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银川八中八(2)班陈羽歌指导教师:张璐

#8楼回目录

我心中的“君子梦”

君子于小人作文 | 2017-07-31 16:39

我心中的“君子梦”我心中的“君子梦”曾几何时,我总是用羡慕的目光看哥哥们沉醉于古文经典之中。特别是后来,我迷上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对《论语》的精彩点评,更激起了我的《论语》梦。于是,我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品读这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经典。古往今来,有一种人他行走于山水之间,傲然于世。他们即使贫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即使怀才不遇,也用自己的人生在历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他们即使囊中羞涩,也会在他人困顿之际,慷慨解囊......他们有着翩翩风度,他们有着铮铮铁骨,他们有着仁者之心......他们便是——君子!君子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夫子认为:君子处事于方方面面都非常周全,不会去相互比较,小人处事是相互比较而不周全。用心的不同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小人是以自身的利益来作为与人交往的条件。君子则不然,依照道义是君子与人交往的根据。“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千古名句诠释了君子交友的独特风格。君子不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夫子认为:“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小人通常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君子则不然,君子则是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感化身边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君子与君子之间的交往平淡如水,不曾有过波澜惊起,只是像水一样清纯,平淡。小人则是依靠利益来维持关系的,小人眼中只有——利益!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孔夫子认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被封闭在一个空间。“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穿越了千年的的呼唤,始终在我的耳边萦绕。君子是怎样的傲然与孤独。“不为五斗米折腰”,又是何等的潇洒与清高。君子不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夫子认为:“当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就应当以德来回报别人。但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坚决地反击他!报德的对象只能是德而不是怨。”以德报怨是对德的滥用,如果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简直就是对宽恕的亵渎。君子总是这样执着地追求人们心中的那份纯真与高洁。这是他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幸运。茶已尽,心已清。阳光洒满我的书房,我轻轻地合上了书,《论语》封面愈发的神秘,心中的君子愈发的清晰......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