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发射情景200字作文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编辑本段]神舟五号时间表
2003年10月15日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在此地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10月15日5时30分,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此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公开亮相。他们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杨利伟表示有信心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10月15日6时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此时按计划离火箭升空还有2小时45分钟。起飞前,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屏幕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10月15日8时50分,胡锦涛、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来到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与此同时,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罗干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0月15日9时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
10月15日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10月15日9时31分许,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捕获飞船信息。“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杨利伟在与医学监督医生通话时显得相当沉稳,他说:“我感觉良好!”
10月15日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指挥控制大厅内顿时一片欢腾。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10月15日10时许,在“神舟”五号飞船进行环绕地球第一圈飞行时,地面指挥人员报告舱内环境正常后,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拿着书和笔,当他松开手时,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立即飘浮起来。
10月15日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在接到地面指令后,杨利伟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杨利伟的动作非常轻松熟练。
10月15日10时40分左右,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通过飞船传回的图像可看到,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
10月15日11时过后,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他一边看书,一边用捏挤包装袋的方式享用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餐。据悉,杨利伟的食谱颇具中国特色,包括八宝饭、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和用中药及滋补品制成的饮料等。
10月15日12时左右,杨利伟开始他在外太空的第一次休息。画面显示,仰面躺卧的杨利伟表情沉静,在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中,他的这次酣眠持续了约3个小时。
10月15日15时52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杨利伟了解了飞船工作状况和他的身体状况。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航天服气密性良好,飞船工作正常。
10月15日15时54分,飞船变轨程序启动,指挥控制大厅右侧大屏幕三维动画实时显示,飞船尾部喷出桔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很快,飞船又进入平稳的飞行状态。整个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始终神情镇定。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向北京传来数据,表明变轨圆满成功。
10月15日17时26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在北京航天指控中心与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实时通话。曹刚川说:“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凯旋。”杨利伟浑厚的男中音清晰地回响在指挥大厅中:“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0月15日18时40分许,“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他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0月15日19时58分,“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八圈时,稍早之前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的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与太空中的杨利伟通话。杨利伟对妻子说:“在太空感觉很好,太空的景色非常美。”他对儿子说:“好儿子,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10月15日21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九圈。
10月15日23时0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圈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休息。
10月16日4时19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四圈飞行。
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送返回指令。按照程序,飞船将在建立返回姿态后,经过返回制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等一系列太空控制动作,开始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
10月16日5时36分,“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与推进舱轨道高度不断降低,向预定落点返回。飞船轨道舱将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
10月16日5时38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制动火箭点火,飞船返回舱飞行速度减缓,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返回舱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10月16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组织指挥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成功进入返回轨道。飞船返回舱失去动力后,按照升力控制技术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稍后,布设在新疆和田的活动测量站报告,“神舟”五号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
10月16日6时04分,“神舟”五号飞船再入大气层。目前飞船处于“黑障”阶段。
10月16日6时07分,搜救直升机收到“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机上的搜索人员目视到“神舟”五号返回舱。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和14台专用车辆组成的地面搜救分队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点前进。
10月16日6时许,杨利伟报告身体状况良好。返回舱引导伞已打开。
稍后,杨利伟再次报告身体状况良好。主伞工作正常。
稍后,主着陆区直升机驾驶员目视到飞船降落伞,地面搜索人员看到了降落伞,返回舱主伞已脱落。五架直升机跟踪正常。
10月16日6时28分,地面搜索人员报告距“神州”五号返回舱落点7.5公里。
稍后,温家宝总理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
10月16日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
10月16日6时38分,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稍后,杨利伟向人群挥手,正在出舱。
10月16日6时51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10月16日6时54分,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稍后,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祝贺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稍后,在飞船着陆点,杨利伟坐在专用的椅子上向大家挥手,并与工作人员说话。
10月16日7时23分,杨利伟在距返回舱约10米的一辆医疗检查车上进行体检。
10月16日7时29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打电话,祝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江泽民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我们就一定能够谱写我国航天事业以及整个科技事业更加绚丽的篇章!
10月16日上午9时52分,杨利伟乘专机从内蒙古着陆场飞抵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等到机场迎接。
祖国,您好!
时间好似流水,一转眼六十个春秋过去了。回首过去看看这六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国,从古代四分五裂的小国。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从前的那些古老文化,到如今的现代化科技。从以前的野蛮,到如今的理性。从这些就足以看出,中国这条熟睡的巨龙已经醒来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又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神七飞天之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严峻挑战接踵而来: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达赖集团制造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减速……
面对这一切,中国拿出了举世赞叹的信心热情和勇气。你可还记得5月19日——全国人民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日时,那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震耳欲聋的“中国加油”之声?你可曾看见奥运火炬境外传递时,海外同胞和留学生们用身体护卫火炬、护卫祖国尊严的坚定身影?8月8日的鸟巢,聆听红衣小女孩儿微笑着唱出稚嫩的童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你可曾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中国加油”的呐喊声就这样绵延不绝,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强音,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快60周年了,这60周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从简陋的楼房到美丽的高楼大厦;从物质匮乏的情景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变化多大啊!
听爷爷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实施计划经济,什么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吃饭要饭票,吃肉要肉票,穿衣要布票,连买包快食面都要粮票。现在实施市场经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物产丰富,当你走进市场,琳琅满目的海鲜让你挑个够;当你走进商场,各式各样、样式新颖的衣服随你挑;当你走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安德鲁森”、“澳联”、“向阳坊”面包店。”
二三十年前,爷爷奶奶刚进城,住的房子是租的,只有二十几平方米,既当厨房又当客厅又当卧室。一家四口人挤在一起,多不方便呀!现在爷爷奶奶住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奶奶常常对我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从吃的住的用的样样满足,祖国的变化真大啊!你们这一代人可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啊!
望着祖国新变化,盼着祖国快发展!我懂得了:祖国会越变越繁荣,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学本领,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
雄伟的飞天广场
在我的家乡葫芦岛新区,有一座雄伟的飞天广场,这是家乡人民专为纪念航天英雄杨利伟2005年10月15日驾驶“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太空而修建的。这是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四周有几块翠绿的草坪和几个美丽的花坛,显得格外富有生机。 走进飞天广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杨利伟的塑像,这座塑像有6米多高,其中基座高2.5米,是由两块褐红色的花岗岩叠加而成。塑像高3.5米左右,是由青铜铸成的。杨利伟一头短发,显得格外精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遥望着太空,他嘴巴紧闭着,显得刚毅果敢。他身着宇航服,左手拎着工具箱,右手微微向前伸着,右腿在后,左腿在前,仿佛正在大踏步向太空走去。整座塑像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的英雄气概。 在塑像的后面,是一座巨大的立体“飞”字造型,它是由中国古代草书飞字抽象演化而成,表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飞”字造型有20多米高,30多米长,完全是用不锈钢板焊成的,上面漆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以,远远望去,就像一挂彩虹横挂空中。飞字造型下面的基座是台阶式圆柱形的,共有十四级台阶,寓意为杨利伟绕着地球飞行了十四圈。基座正面写着“飞天广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边各有两幅浮雕,这些浮雕有嫦娥奔月、孔明灯、中国航天、热气球、航天飞机等图案,表现了人类的太空梦想与实践。 在“飞”字造型的外围,排列着九根直冲天际的巨大石柱,人们叫它九天柱。这些柱子高达6米,直径有1.2米左右,都是用花岗岩石块精心雕砌而成的。这些石柱上面用汉字刻着人类从古到今的一系列飞天实践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飞天广场的后半部分,放置着“神舟”五号返回舱模型。它与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返回舱一样大小,高2.8米,内径2.5米,像一个巨大的钟扣在地上,整个返回舱模型由红铜铸成,敲上去发出像铜钟一样宏亮的声音。 漫步在雄伟的飞天广场上,想起前不久“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我仿佛看到“神舟”7号正在太空遨游,中国太空人正在太空漫步……我相信,新世纪的太空中,必将有炎黄子孙的身影。
我的太空梦
在2008年9月28日下午,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我国的神州七号载人活动圆满成功,我的心情激动极了。
那天晚上,我睡下后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坐上了神舟七号,开始了我的太空之旅。
在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后,我就来到了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我在舱内观看外面的情景。我看到一条又长又大的银带子,里面有数不清的星球,想必那就是银河。突然一道光从我面前闪过,吓了我一跳,我想那应该是流星吧。
我回过头来遥望我们的地球。地球像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真是壮观美丽啊!
现在,我要开始做出舱活动的准备,我穿上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舱外航天服是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的“服装”。
出舱活动开始了,我小心翼翼的打开舱门,正要出舱时,脚下一滑,掉落到宇宙的黑洞去了。吓得我“哇”的一声叫了起来,被惊醒了。原来是妈妈在叫我起床了。
经过这一场梦,引发了我对飞行及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我立志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探索宇宙奥妙的宇航员。
建国六十周年
在这短短的六十年中,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矮矮的小平房,变成了高大的楼房;从窄窄小小的马车,变成了在高速上疾驰的汽车;从弯弯曲曲的石子路,变成了平坦的高速公路;从孩子们肩上挎着的布包,变成了崭新华丽的书包……
当五星红旗刚刚升上蓝天时,心里一阵激动。突然感觉祖国是多么伟大,我很敬佩。敬佩他的真诚,他的宽容。回想起祖国当年的情景和现在的情况,我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想长大后,为祖国做一些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让祖国更加繁华。
六十年前的祖国的人们过着现在想乞讨般一样的生活,很困难。我爷爷今年67岁,六十年前他是一个没有读完书便去工作的孩子。每天拉着石头般重的箱子东奔西跑,为别人播放电影。很辛苦。再看看今天的日子,我觉得很幸福,现在我们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很奢侈,不像以前那么节约了。随着祖国的变化,爷爷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爷爷很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报答祖国。现在爷爷是一名公务员,为祖国做了很多贡献。我要学习爷爷的品质,向他学习。
在这六十年中有许多的光辉事迹,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忽然闪现在我的那海里。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祖国为我们做了如此多的改革,为我们创造了如此新的环境。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社会,不让老红军的血白流。
最后我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再次创造美好家园。
祖国“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