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房子作文不低于400个字
40城市亮控房目标未见降字《国八条》要求地方政府一季度公布房地产调控目标
40城市亮控房目标未见降字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史上最严厉的《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方政府在一季度前向社会公布当地房价调控目标。
离这一大限还有一周,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目前只有近40个城市公布了自己今年的房价调控目标。而已公布的调控目标中未见降字——绝大多数城市将当地的房价涨幅定在10%左右。
其中,涨幅最小的是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该地允许2011年房价涨幅不超过9%。
■部分城市调控目标
兰州:涨幅不超过9%,低于当地预期的GDP增长14%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的指标。
丹东:确定涨幅不超过9%-9.5%。
榆树:2011年度新建住房“增幅低于2010年新建住房价格增幅”,而榆树2010年新建住房的价格增幅高达50.5%。
西安:涨幅不得高于15%。今年西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标为15%。
海口:涨幅要低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2011年,海口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为10%左右。
济南:涨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
肇庆:不高于本年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嘉善:涨幅不高于本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宜春:增幅控制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例以内。
锦州:平均价格增幅拟定为不高于13%。
昆明:涨幅不能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按昆明十二五规划,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目标均为10%。
岳阳:平均价格增幅不高于10%。
沈阳:低于当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幅度(这两个指标预期目标为12%)。
合肥:涨幅不高于年度GDP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贵阳:不高于全国平均值。银川:涨幅控制在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以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10%)。
公布城市尚不足一成
据京华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昨天,公布房价调控目标的城市比例不到全国600多个城市的一成。
目前,只有山西省22个城市以及银川、贵阳、昆明、佛山、岳阳、沈阳、丹东、海口、合肥、兰州、西安、济南等共计40个城市公布了自己的房价调控目标。
从已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来看,没有一个城市提及“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个参考标准,绝大多数只提及当地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其中,一些城市的房价调控目标,与当地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平。
此类城市,可以西安为例。西安市政府给出的调控目标是:2011年西安新建住房的涨幅不得高于15%。而今年西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目标为15%。
到目前为止,调控目标中涨幅最小的是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该地允许2011年当地新房涨价幅度不超过9%,低于当地预期的GDP增长14%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的指标。
不只是二线城市一片涨声——小城丹东的房价控制目标,确定在“涨幅不超过9%-9.5%”。
目前可知,在已公布调控目标的城市中,最宽松的目标非榆树莫属——该市规定,2011年新建住房“增幅要低于2010年新建住房价格增幅”,但榆树2010年新建住房价格的增幅高达50.5%。
一线城市仍秘而不宣
尽管距离国务院公布的最后期限只有4天,但京、沪、广、深这类昔日房价几度飙升的一线城市,对调控目标尚秘而不宣。
反观2010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控时代后,历次国务院的调控政策出台时,一线城市都是最先跟进地方细则的排头兵。
以国十条为例,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十条”,半月内北京制定并发布了“京十二条”,并带头开始限购,随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跟进。
为何出现这一状况?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分析称,国八条中规定,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王珏林认为,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难度更大,地方政府相互看看,相互参考可以理解,所以各地调控目标迟迟没有出来,不过他相信在月底前,全部城市的调控目标都能公布。
“正是房价上涨压力大,所以才会有调控目标。”王珏林表示,地方政府一旦制定了目标,就必须完成。对于目前已公布的房价调控目标,他不表示质疑,也不评价这些城市房价涨幅的高低。
上涨10%为确保完成
10%的上涨空间,究竟是“限价目标”还是“涨价目标”?
“地方政府就没有动力将房价降下来。”中国房地产学会执行会长、北京房地产学会常务副会长陈贵表示。
他说,对于承担拉动地方经济重任的房地产来说,个别地方政府可能并不想调控。就目前这些城市公布的全年上涨10%左右的房价调控目标,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的不情愿情绪,也可以说是试探性的。
陈贵认为,影响房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供需,另一个是预期。就目前的市场,需求还是大于供给,房价上涨的压力在未来10年都一直存在。如果不出台调控政策,购房人还会一致认为房价上涨,在这样的预期下,房价上涨更快。而一线城市这两重压力更大,因此目标难定。但面对国务院的问责制度,地方政府又不得不制定出一个目标。
陈贵说,定低了怕完不成任务,所以地方政府一定会定高一些。另外,今年确定的1000万套保障房,目前还没形成供应,到底会不会对市场产生冲击谁也不确定,而且这些保障房陆续入市要等到国庆后,(对地方政府来说)与其冒风险,不如给自己定一个宽松的指标,确保在年末完成目标。
土地财政还在发威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持相同判断。他认为,虽然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房地产调控,但各地的土地财政并未发生实质改变,让地方政府主动降房价,从逻辑上说不通。因此,制定一个相对能实现的“较低”涨幅,对地方政府来说更具有现实可能性。
他同时持乐观态度——各地调控指标公布得如此之晚,甚至有些城市至今尚未公布,反映了地方政府对此次“立军令状”的重视,“这总比拍脑袋定数,草草公布,形同虚设要好”。
已公布调控目标的城市,所定标准大多参考各地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胡景晖认为,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CPI之间,的确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科学的数据体系和比例关系。“从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来看,一年的GDP涨幅在10%,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应该在8%,房价涨幅在6%以内,CPI涨幅在4%以内,这样既能体现居民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充分享有,又能体现房产的保值增值性,还能让老百姓感觉房子越来越买得起。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
此外,调控目标紧跟各地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也许还存在统计数字与百姓实际感受不符的“意外”。胡景晖认为,调控目标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会存在问题——为了完成这一数字,相关机构可以采用不开盘高档房、加大郊区房供应等方法,拉低房价涨幅指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则认为,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公布的调控目标,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三个因素。地方政府显然遗漏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个重要因素。
马光远举例说,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是1万元一平米,而人均收入是3000元。1万元房价涨10%是1000元,3000元工资涨10%是300元,这样执行,老百姓的收入和房价还是会越差越大,调控目的何在?
马光远说,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个理论叫收入弹性。所谓弹性,就是每一个因素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会不一样。例如,白菜涨10%,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涨幅影响可能只有3%、4%,而房价上涨10%,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涨幅影响可能超过了10%。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他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经济学家。在目前的房价下,怎能将调控目标与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制定政策时,(我们)不要违背常识。”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二)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二)亲爱的孩子,晚上爸爸内心有些郁闷,想了一些事情。打开电脑,看自己的博客,想写点什么,与你谈谈心。干脆,还是那句老话: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想到哪,就写到哪,相信你不久就会读到它。为什么会继续这个话题呢,涉及到我们家中午产生的一次纠纷。你弟弟年龄小,刚上幼儿园。9月份以前,娃娃由你亚伟姨照看,妈妈每月发工资是1000元。对于这个工资标准,亚伟姨基本接受,但是依然不满意。今年9月,娃娃上了幼儿园,妈妈就不让亚伟姨给看孩子了,工资也就停了。但是,弟弟本月得病了,需要有人看孩子。于是,亚伟姨继续给看。妈妈给她发工资每月600元。因为娃娃上了幼儿园,亚伟姨每周只周六和周日给看孩子,每周能休息5天,每月600,也不错了。中午,亚伟姨提出,每月给发1000,否则不给看孩子。妈妈当即拒绝了。晚上,妈妈的痔疮犯了,明天,弟弟又得去幼儿园了,没人给看孩子了。为此,爸爸觉得很烦。亲姐妹之间,因为钱的问题,闹得不愉快,这在妈妈和妹妹之间,不只一次了。因为钱,因为对钱的态度,因为生计,他们姐妹一直在吵闹。亚伟姨不对吗?我觉得她提高工资的想法没什么错。因为,她每年的养老保险就高达5000元。平均下来每月400多元。如果每月给她发600元,全部的结余不到200元了。而且亚伟姨还要交医疗保险。而姨夫的收入以前是每月1000,现在每天50元。这点收入,在城市里根本没有立足的可能性。买房子,只能是深夜里的美梦而已。更不要说将来还要生养孩子,承担孩子成长的费用了。妈妈不对吗?我觉得也没什么错。因为看孩子这种工作,就姨妈而言,没什么技术性可言。一周休息5天,这种劳动力的付出,给600,一日三餐,也在情理之中。何况,我们家还有债务,不久你上高中,上大学,我们都要进行储蓄。我们还要买房子,经济的压力依然时不时地压迫着我们。这里还要涉及到我们家的收入。我们家的收入每月大约会超过7000元,这在小城,基本可以了。即便如此,因为我们家没积蓄,买房子还有几万外债,我们的压力蛮大的。每月的开支其实不知不觉地增大。我们家吃饭的费用每月都在1000元以上。水电费煤气费娃娃入托你上学,各类的花销,每月大约不低于3500元。因为目前没积蓄,我们最怕的是老家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得病,一病,一旦没有一定的预备资金支撑着,立刻就会陷入生活的困境。因此,我们家应该在未来的几年内,积攒下10万元的储备资金。你知道妈妈每月挣4000多元,却只有一条裤子吗?连我都惊呆了。上周,妈妈的裤子洗了,竟然没适合穿的裤子了。由此看来,我们家已经比较勤俭了。而我们盘算着,在未来10年内,我们家还要买一套房子,因为我们老了后,不能住这么高的楼层,腿脚不方便了。经济压力,依然时不时地盘旋在我们心头。孩子,我们家每月收入7000元,压力就这么大。你的亚伟姨夫妻收入不到2000元,即使给她开1000元的工资,他们夫妻仅仅每月收入2500元。如果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话,一年不会有什么积蓄。你小栓舅夫妻目前也就2000元不到,一旦生养孩子,压力更大。你肯定会说,怎么他们收入就那么少呢?怎么他们不穿好衣服舍不得买烧鸡烤鸭呢?道理很浅显,因为他们没钱。为什么没钱呢?因为没好工作。为什么没好工作呢?因为没掌握好技能。为什么没好技能呢?因为没文化。为什么没文化呢?因为小时候没读书,没刻苦学习。或者说,他们没想到刻苦学习会赢得什么,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或者,他们本身天资没那么聪明。孩子,前些日子,爸爸的那篇《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赢得了很多人瞩目。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有些人在网络上的留言,称我为不合格的家长。如夏日一丝风夸奖我:“多么实用的教子之道。”有的人则说:“为了你的小孩子,你快疯了;天下只有你这样不成功的家长和这样狠心的父亲,难道你的母亲也这样教育过你?”只有你,才懂得我对你的管理是对还是错。其实,进入初中以来,我对你的学习,没有进行过刻意的约束。我只是对你玩电脑进行过约束。我只是提前提醒你快到期末考试了。我只是要求你多做题。当然,一旦你的懈怠导致了学习的飞速落后,我会训斥你。可是,我对你的管理,多是粗放的,是方向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别人看来,刻苦学习的孩子,都那么累。其实,你觉得累吗?你每天都利用边角缝的时间,在晚饭前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你玩的时候也就轻松无比。你效率高,你用不着像你的同学那样,每晚作业写到11点。你每天9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背英语,你形成了自己的作息规律。你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够充裕,譬如这一周,你都在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你还要爸爸给你买篮球呢。可见,你的压力不是别人想像的那么大。有的家长觉得你学习累,他们肯定会认为你像他们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吃力呢。一个班级两联冠的孩子,如果学习那么吃力那么累,简直是贻笑大方了。那么,我为什么屡次要求你必须刻苦学习呢。因为,我不希望你有内心的懈怠,我更想让你通过活生生的现实告诉你,生活那么残酷,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都会面临生存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的姨妈和舅舅,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当然察觉到他们的困境,我们都没有蔑视他们的意思。我想,我们都会通过他们的生活困境,了解到困境产生的原因。然后,你内心引起警惕,免得步其后尘。孩子,贫困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贫穷,多少人的人格品德修养变形了。因为贫穷,姐妹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钱为了物质争吵不休。因为贫穷,人会撕破脸皮,任何的情谊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孩子,刻苦学习,有了生存的本事,有好工作好收入,就会尽量地避免上述的矛盾。发生在我们家的纠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亚伟姨有好工作,怎么会给别人看孩子呢?假如我们家有富裕的家境,为什么还计较几百元的工资呢?亲姐俩啊,因为几百元,你争我吵,这两年撕破了多少次脸皮啊。好了再吵,吵了又和好,多么累心啊。再美好的感情,能经得起多少次争吵呢?孩子,二三十年后,我就会死掉,你还会涉及到爸爸的遗产问题,你会因为房子和存款的问题,跟弟弟和妈妈吵闹吗?爸爸早已不在乎你爷爷遗留的那点家产了。你呢,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会不会混得比爸爸强,也不在乎那点遗产呢?假如在爸爸入土后,没有了遗产的纠纷,你大方地对弟弟说,不就是两套房子吗,你住着吧,我不在乎。呵呵,我会多么欣慰啊。转念一想,假如你们兄弟之间,也发生了上述的争吵,多难堪啊,多丢人啊。人生要想赢得好的工作,其实就是学问加技能。当然,好工作可有运气的成分,也可以由家长的权力提供。但就社会大局而言,对我们这样的家庭而言,要想取得好的工作,只能靠你的学问加技能。你想想,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没技能没学问,单靠吃苦,能有多少收入呢?就想你的姨妈和舅舅,靠节约节俭,一年能存下养老保险费吗?因此,要想练就学问,具备生存的技能,就必须刻苦学习。刻苦学习,也要讲究方法。为什么有的家长斥责爸爸对你的要求过分严格呢?那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管理不得法。他们总是心疼孩子,他们总是会惯孩子,而不会管孩子。惯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吃好喝好别太劳累了,学习上得过且过,中上游就行了。管孩子就不同了。管孩子不是单纯的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而是自己要以身作则地去努力学习。譬如,我要求你刻苦学习,我也在读书学习,在写文章。我要求你做到的,我自己也能做到。譬如我外面吃喝很少,我不酗酒,不赌博,不结交那种不上档次的朋友。我把全部的精力放到我们的学习上,你的精力也就少了些牵涉。别人以为我是拿着辫子赶着你前进,其实我们是在手拉手地前进。说实话,谁也不希望孩子学习累,谁都不喜欢自己家里累。但是,这个社会毕竟存在着生活的竞争啊。你走上社会后,如果没有充分的技能,你只能像你时下的姨妈和舅舅这样,陷入生活的拮据和生存的烦恼中。如果你是大专毕业,你只能做家乐园商场卖货的职员。如果你是硕士毕业,你在小城就是白领阶层。如果你是博士毕业,你就可以做大学的教授。看看,学历的高低,就导致了工作的差异和收入的高低。你现在努力学习,不就是希望得到最高的工作收入吗?你看看爸爸花钱的风格,你再看看舅舅花钱的风格,你应该知道收入不同而导致的生活质量不同了吧?更何况,爸爸在这个城市,仅仅是中层而已。还有那么多的富豪比爸爸牛逼得厉害多了。我屡次把姨妈和舅舅当作例子拿出来,不是对他们不尊重。他们从农村到城市,也很艰辛。他们老实本分勤劳善良,他们并没有为我们这个社会增添累赘。只是,你的条件比他们的条件强多了啊。你有能解决你很多学业难题的家长,爸爸有办法解决你学业的困境,甚至在语文数学外语上,可以做你的指导老师。你可以吃到一切能补充你身体营养的食品。你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没人让你割草放羊种地去。你想买什么书,爸爸毫不吝啬地掏钱。你的父母是当年高考和中考的全县第二名,你被遗传下的天资更强过了姨妈和舅舅。你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抓住呢?孩子,刻苦学习是一生应该具备的品德。其实,一生关键时刻,就在于今后的三五年了。如果再想考研,无非再增加几年刻苦而已。当你到了收获的季节,那种感觉,很舒服很美好。只要你潜心去做一件事,成功就距离你不会很远。很多家长感叹自己,怎么我的孩子学习不好呢?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他们不知道潜心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二是他们没潜心地与孩子手拉手地一起前进。孩子,爸爸活得很累。不是因为爸爸不努力,而是因为爸爸遭遇的很多事情,是额外的遭遇。譬如你生母去世,譬如积蓄耗费一光,譬如再婚,譬如再养一个孩子,譬如被这么多家务事纠缠着,譬如连年的劳累导致了健康的损伤。这一连串的额外的变故,使得我必须要求你必须刻苦学习了。因为,你要随时做好准备,爸爸要是没活到你走上社会的年龄,怎么办?你只能默默地自己吃苦去。你要做好准备,万一,你走上社会了,因为种种原因,你没得到来自家长的物质扶持,怎么办?你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自立。说一千道一万,这是爸爸要求你刻苦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爸爸必须让你先立起来,免得爸爸忽然倒下了,而你却不会站立。亲爱的孩子,这个世界上,谁对你最亲最爱最疼最难以割舍呢?只有我,没有第二个人了。因此,我对你的所作所为,全部的全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这是来自一个历经坎坷的父亲的真实心声,没有丝毫的虚伪和矫情。孩子,等你到了40岁,你再读到我这些文字,我相信,你的内心,会流露出默默的感动。而我讲给你的一切,你还会传承给你的孩子,因为这种精神这种父爱,是我们代代传承的财富!
孩子你为么要刻苦学习【10】
孩子你为么要刻苦学习【10】分享转载赞一个复制地址举报原因:{REPACE_RESEASE}{REPACE_TEXTAREA}举报亲爱的孩子,晚上爸爸内心有些郁闷,想了一些事情。打开电脑,看自己的博客,想写点什么,与你谈谈心。干脆,还是那句老话: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想到哪,就写到哪,相信你不久就会读到它。为什么会继续这个话题呢,涉及到我们家中午产生的一次纠纷。你弟弟年龄小,刚上幼儿园。9月份以前,娃娃由你亚伟姨照看,妈妈每月发工资是1000元。对于这个工资标准,亚伟姨基本接受,但是依然不满意。今年9月,娃娃上了幼儿园,妈妈就不让亚伟姨给看孩子了,工资也就停了。但是,弟弟本月得病了,需要有人看孩子。于是,亚伟姨继续给看。妈妈给她发工资每月600元。因为娃娃上了幼儿园,亚伟姨每周只周六和周日给看孩子,每周能休息5天,每月600,也不错了。中午,亚伟姨提出,每月给发1000,否则不给看孩子。妈妈当即拒绝了。晚上,妈妈的痔疮犯了,明天,弟弟又得去幼儿园了,没人给看孩子了。为此,爸爸觉得很烦。亲姐妹之间,因为钱的问题,闹得不愉快,这在妈妈和妹妹之间,不只一次了。因为钱,因为对钱的态度,因为生计,他们姐妹一直在吵闹。亚伟姨不对吗?我觉得她提高工资的想法没什么错。因为,她每年的养老保险就高达5000元。平均下来每月400多元。如果每月给她发600元,全部的结余不到200元了。而且亚伟姨还要交医疗保险。而姨夫的收入以前是每月1000,现在每天50元。这点收入,在城市里根本没有立足的可能性。买房子,只能是深夜里的美梦而已。更不要说将来还要生养孩子,承担孩子成长的费用了。妈妈不对吗?我觉得也没什么错。因为看孩子这种工作,就姨妈而言,没什么技术性可言。一周休息5天,这种劳动力的付出,给600,一日三餐,也在情理之中。何况,我们家还有债务,不久你上高中,上大学,我们都要进行储蓄。我们还要买房子,经济的压力依然时不时地压迫着我们。这里还要涉及到我们家的收入。我们家的收入每月大约会超过7000元,这在小城,基本可以了。即便如此,因为我们家没积蓄,买房子还有几万外债,我们的压力蛮大的。每月的开支其实不知不觉地增大。我们家吃饭的费用每月都在1000元以上。水电费煤气费娃娃入托你上学,各类的花销,每月大约不低于3500元。因为目前没积蓄,我们最怕的是老家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得病,一病,一旦没有一定的预备资金支撑着,立刻就会陷入生活的困境。因此,我们家应该在未来的几年内,积攒下10万元的储备资金。你知道妈妈每月挣4000多元,却只有一条裤子吗?连我都惊呆了。上周,妈妈的裤子洗了,竟然没适合穿的裤子了。由此看来,我们家已经比较勤俭了。而我们盘算着,在未来10年内,我们家还要买一套房子,因为我们老了后,不能住这么高的楼层,腿脚不方便了。经济压力,依然时不时地盘旋在我们心头。孩子,我们家每月收入7000元,压力就这么大。你的亚伟姨夫妻收入不到2000元,即使给她开1000元的工资,他们夫妻仅仅每月收入2500元。如果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话,一年不会有什么积蓄。你小栓舅夫妻目前也就2000元不到,一旦生养孩子,压力更大。你肯定会说,怎么他们收入就那么少呢?怎么他们不穿好衣服舍不得买烧鸡烤鸭呢?道理很浅显,因为他们没钱。为什么没钱呢?因为没好工作。为什么没好工作呢?因为没掌握好技能。为什么没好技能呢?因为没文化。为什么没文化呢?因为小时候没读书,没刻苦学习。或者说,他们没想到刻苦学习会赢得什么,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或者,他们本身天资没那么聪明。孩子,前些日子,爸爸的那篇《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赢得了很多人瞩目。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有些人在网络上的留言,称我为不合格的家长。如夏日一丝风夸奖我:“多么实用的教子之道。”有的人则说:“为了你的小孩子,你快疯了;天下只有你这样不成功的家长和这样狠心的父亲,难道你的母亲也这样教育过你?”只有你,才懂得我对你的管理是对还是错。其实,进入初中以来,我对你的学习,没有进行过刻意的约束。我只是对你玩电脑进行过约束。我只是提前提醒你快到期末考试了。我只是要求你多做题。当然,一旦你的懈怠导致了学习的飞速落后,我会训斥你。可是,我对你的管理,多是粗放的,是方向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别人看来,刻苦学习的孩子,都那么累。其实,你觉得累吗?你每天都利用边角缝的时间,在晚饭前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你玩的时候也就轻松无比。你效率高,你用不着像你的同学那样,每晚作业写到11点。你每天9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背英语,你形成了自己的作息规律。你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够充裕,譬如这一周,你都在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你还要爸爸给你买篮球呢。可见,你的压力不是别人想像的那么大。有的家长觉得你学习累,他们肯定会认为你像他们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吃力呢。一个班级两联冠的孩子,如果学习那么吃力那么累,简直是贻笑大方了。那么,我为什么屡次要求你必须刻苦学习呢。因为,我不希望你有内心的懈怠,我更想让你通过活生生的现实告诉你,生活那么残酷,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都会面临生存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的姨妈和舅舅,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当然察觉到他们的困境,我们都没有蔑视他们的意思。我想,我们都会通过他们的生活困境,了解到困境产生的原因。然后,你内心引起警惕,免得步其后尘。孩子,贫困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贫穷,多少人的人格品德修养变形了。因为贫穷,姐妹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钱为了物质争吵不休。因为贫穷,人会撕破脸皮,任何的情谊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孩子,刻苦学习,有了生存的本事,有好工作好收入,就会尽量地避免上述的矛盾。发生在我们家的纠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亚伟姨有好工作,怎么会给别人看孩子呢?假如我们家有富裕的家境,为什么还计较几百元的工资呢?亲姐俩啊,因为几百元,你争我吵,这两年撕破了多少次脸皮啊。好了再吵,吵了又和好,多么累心啊。再美好的感情,能经得起多少次争吵呢?孩子,二三十年后,我就会死掉,你还会涉及到爸爸的遗产问题,你会因为房子和存款的问题,跟弟弟和妈妈吵闹吗?爸爸早已不在乎你爷爷遗留的那点家产了。你呢,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会不会混得比爸爸强,也不在乎那点遗产呢?假如在爸爸入土后,没有了遗产的纠纷,你大方地对弟弟说,不就是两套房子吗,你住着吧,我不在乎。呵呵,我会多么欣慰啊。转念一想,假如你们兄弟之间,也发生了上述的争吵,多难堪啊,多丢人啊。人生要想赢得好的工作,其实就是学问加技能。当然,好工作可有运气的成分,也可以由家长的权力提供。但就社会大局而言,对我们这样的家庭而言,要想取得好的工作,只能靠你的学问加技能。你想想,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没技能没学问,单靠吃苦,能有多少收入呢?就想你的姨妈和舅舅,靠节约节俭,一年能存下养老保险费吗?因此,要想练就学问,具备生存的技能,就必须刻苦学习。刻苦学习,也要讲究方法。为什么有的家长斥责爸爸对你的要求过分严格呢?那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管理不得法。他们总是心疼孩子,他们总是会惯孩子,而不会管孩子。惯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吃好喝好别太劳累了,学习上得过且过,中上游就行了。管孩子就不同了。管孩子不是单纯的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而是自己要以身作则地去努力学习。譬如,我要求你刻苦学习,我也在读书学习,在写文章。我要求你做到的,我自己也能做到。譬如我外面吃喝很少,我不酗酒,不赌博,不结交那种不上档次的朋友。我把全部的精力放到我们的学习上,你的精力也就少了些牵涉。别人以为我是拿着辫子赶着你前进,其实我们是在手拉手地前进。说实话,谁也不希望孩子学习累,谁都不喜欢自己家里累。但是,这个社会毕竟存在着生活的竞争啊。你走上社会后,如果没有充分的技能,你只能像你时下的姨妈和舅舅这样,陷入生活的拮据和生存的烦恼中。如果你是大专毕业,你只能做家乐园商场卖货的职员。如果你是硕士毕业,你在小城就是白领阶层。如果你是博士毕业,你就可以做大学的教授。看看,学历的高低,就导致了工作的差异和收入的高低。你现在努力学习,不就是希望得到最高的工作收入吗?你看看爸爸花钱的风格,你再看看舅舅花钱的风格,你应该知道收入不同而导致的生活质量不同了吧?更何况,爸爸在这个城市,仅仅是中层而已。还有那么多的富豪比爸爸牛逼得厉害多了。我屡次把姨妈和舅舅当作例子拿出来,不是对他们不尊重。他们从农村到城市,也很艰辛。他们老实本分勤劳善良,他们并没有为我们这个社会增添累赘。只是,你的条件比他们的条件强多了啊。你有能解决你很多学业难题的家长,爸爸有办法解决你学业的困境,甚至在语文数学外语上,可以做你的指导老师。你可以吃到一切能补充你身体营养的食品。你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没人让你割草放羊种地去。你想买什么书,爸爸毫不吝啬地掏钱。你的父母是当年高考和中考的全县第二名,你被遗传下的天资更强过了姨妈和舅舅。你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抓住呢?孩子,刻苦学习是一生应该具备的品德。其实,一生关键时刻,就在于今后的三五年了。如果再想考研,无非再增加几年刻苦而已。当你到了收获的季节,那种感觉,很舒服很美好。只要你潜心去做一件事,成功就距离你不会很远。很多家长感叹自己,怎么我的孩子学习不好呢?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他们不知道潜心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二是他们没潜心地与孩子手拉手地一起前进。孩子,爸爸活得很累。不是因为爸爸不努力,而是因为爸爸遭遇的很多事情,是额外的遭遇。譬如你生母去世,譬如积蓄耗费一光,譬如再婚,譬如再养一个孩子,譬如被这么多家务事纠缠着,譬如连年的劳累导致了健康的损伤。这一连串的额外的变故,使得我必须要求你必须刻苦学习了。因为,你要随时做好准备,爸爸要是没活到你走上社会的年龄,怎么办?你只能默默地自己吃苦去。你要做好准备,万一,你走上社会了,因为种种原因,你没得到来自家长的物质扶持,怎么办?你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自立。说一千道一万,这是爸爸要求你刻苦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爸爸必须让你先立起来,免得爸爸忽然倒下了,而你却不会站立。亲爱的孩子,这个世界上,谁对你最亲最爱最疼最难以割舍呢?只有我,没有第二个人了。因此,我对你的所作所为,全部的全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这是来自一个历经坎坷的父亲的真实心声,没有丝毫的虚伪和矫情。孩子,等你到了40岁,你再读到我这些文字,我相信,你的内心,会流露出默默的感动。而我讲给你的一切,你还会传承给你的孩子,因为这种精神这种父爱,是我们代代传承的财富!
不算太糟
这个世界不会给你什么都是应该的,那是本分。一旦给你,就是情分。只要是情分,就要感恩。
——于丹
最美好的时光,是过去的,幸福则是未来的。这是个几乎人人认可的观点。但是,细细品来,不免令人沮丧——现在既不幸福也不美好!
事实确是如此。有太多人宁愿相信,当下是最糟糕、最难熬的,既不如想象中的幸福,也不及回忆中的美好。
然而,细细分析,事情也许,不算太糟。既然最美好的时光是过去的而幸福是未来的,那么,今天、现在,或者说当下,也必是从前所憧憬的幸福,也必将是未来所回忆的美好。如此说来,“现在”这个糟糕的家伙又摇身一变成了幸福而又美好的东西了。
其实,想要享受每一天,只需四个字:不算太糟。
也许,显示真的不算美好。你终于抛弃了破旧的自行车,挤上公交了,窗外却有一辆辆小汽车驶过;你买到汽车了,时下流行的却是自行车;你终于攒够了房钱,房价却又长得让你感到遥不可及;你终于买到了房子,别人却住进了漂亮的别墅;你穿上了整洁的衣服,时尚的确是衣不遮体……于是,这样一句话由于生活的窘迫而备受推崇:“看起来,所有的倒霉事都被我们碰上了。”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也许事情真的不算太糟……
你坐在公交车上,窗外也许还有人瞪着自行车大汗淋漓;你买到了小汽车,还有人即在公交车上推推搡搡;你住进了新房,还有人在与房东太太讨价还价;你穿得整洁漂亮,还有人衣缕褴衫,食不果腹……
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幸福底线”,生活一旦低于这个底线,我们便会称之为“不幸福”,甚至是“糟糕”。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的生活,然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总是把自己的幸福底线定位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上。因此,我们总是以消极对待自己的生活,总是以抱怨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如此,哪有幸福可言?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还有林肯,海伦·凯特的这些事迹,恐怕,我们早已听得耳朵出茧了罢。那么,他们为何有如此坚忍的意志?正是因为他们收了如此之多的磨难,把自己的幸福底线降到最低,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困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正如于丹所说:“这个世界不会给你什么都是应该的,那是本分。一旦给你,就是情分。只要是情分,就要感恩。”既是如此,我们何不给自己画一条最低的“幸福底线”,以“不算太糟”来面对生活,把幸福与美好聚集到今天,从最平常、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