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乏味的流行的作文
十五岁,如花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我多了一份只属于我的音乐。
呼吸感动,我不再退步,让音乐赶走我的孤独!
音乐——古诗词
从小学就开始学古诗,可那时,小小的我,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诗”这个字的含义,只知道它很少,容易背。后来,上了初中,语文课本中开始出现“词”。我并不知道词是什么,只知道它比诗长,乱乱的,读不懂。在后来,渐渐接触的诗多了,词也多了,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去感受过它们。
十五岁了,我才发现,当我再次品读《静夜思》时,它不再是原来的“床前明月光”了,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我才懂得什么叫“低头思故乡”。当我再次回味岳飞的《满江红》时,它不再是原来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了,回想起岳飞的岳家军,我才明白什么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原来这一切都是音乐,是人生大彻大悟后的或喜或悲的感叹。所以,读它,我不再孤独。
音乐——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听地太多。以前,只因为流行。虽然听不懂他们“咿咿呀呀”地在唱些什么,但因为流行,所以去听。从前,并不知道周杰伦为何有《听妈妈的话》,也不知道当初为何就迷上了这首歌,大概是因为流行吧,所以天天唱,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
十五岁了,当我再次去听周杰伦地那首《听妈妈的话》时,才知道,它并不那么简单,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听妈妈的话”,从中包涵的也不仅仅只是那句简单的“听妈妈的话吧”。
打我孤单的时候,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唱“听妈妈的话”,因为它是音乐,它让我明白生活原来是酸甜苦辣地杂烩。
音乐——二胡曲
12岁开始学二胡,学了两年,虽然拉地还不错,可是,我却并不知道每首曲子中地意义,对二胡并没有产生多大感情。并不知道为何要《赛马》,为何阿炳会有《二泉映月》,只是迷茫,一个劲地去啦拉出那些“哆来米发”,从来没有投入过任何感情。
十五岁了,当我再一次拿起二胡,拉起熟悉的《豫北叙事曲》时,才知道,作者在这首曲子中投入了多少辛酸的泪,多少回忆,它不再同以往一样,仅只有几个音符,它是活的,它是有感情的,它不是枯燥的,不是乏味的,它是有生命的,有热情的。
当我孤单时,我会哼着一些二胡曲的旋律,会一遍又一遍的哼,直至完全融入进去,让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音乐,它是只属于我的音乐。呼吸感动,我不再退步,让音乐赶走我的孤独!
歌声伴我成长
小时候,妈妈总是唱着歌谣哄着我进入梦乡。长大了,妈妈的歌声渐渐改变了,不再那么动听,那么温馨。反之变得严肃,枯燥乏味……
像“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童谣已经变得“老土”“枯燥”。反而流行音乐成了我们的最爱。
在我的一堆乱七八糟的记忆中,有着一个断断续续的回味。
小时候,不听话的我因学步常常不免有个磕磕碰碰的时候。母亲见我哭后,急忙的向我飞奔过来。抱过我并亲吻着我的额头,口中不时发出温馨的歌谣。不知怎么的,我止住了哭泣。仿佛认为母亲的歌声是伟大、独一无二的。
当深夜醒来睡不着而哭泣时,母亲总是将我抱入怀中,唱着哼着哄我入睡。
长大了,我更崇拜于流行音乐,当母亲做事时无聊哼着童谣时。我总是说:“老妈,这都老掉牙了,就别哼了,还不如听这个音乐呢。”可母亲却镇定自若地说:“老掉牙就老掉牙,你小时候不挺爱听的吗?”对于此类话,我是无法回答了,只能是无语而告终。
现在,妈妈已不再唱童谣了,只是多了一点“啰嗦”。总是爱“唠唠叨叨”。我知道母亲为了我的学习才唠叨的,我也知道母亲为了我们操碎了心。在不知不觉中,我也不再爱听流行音乐了。现在的我也已不是原来的我了,我也愈加变得成熟起来。爱上了学习。
母亲老了,头上的白发多了,少了一分“新意”,多了一分“守旧。”
我的母亲,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并没有什么文化,可她的歌声却陪伴了我的童年,也是我启蒙的开端……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三中学初二:孙郝霖
听戏
我是伴随着楚剧小调长大的,从小我就喜欢听戏,可能是因为我父母都是演员的原因把,晚上如果没有戏曲的陪伴我是很难入睡的。还记得小时侯,我经常坐在妈妈她们那个排练场里听那些演员们唱戏,当时我怀着一种好奇心去听,总觉得戏曲着玩意很有意思,总觉得它的唱腔,它的韵味都别具一格,因此我一有时间就坐在我家后院的秋千上静静聆听着〈戏曲之风〉,有时听久了,我还能唱上几句呢!可是,渐渐地,我长大了,科技也发达了,身边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多,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我渐渐地疏远了戏曲,跑去听流行音乐,时间长了,也觉得戏曲没多大意思,不仅没有流行音乐那样动感,而且故事情节相当老套,没有新意,让人感觉乏味无聊,因此我变得开始讨厌戏曲,可能就是因为很多人跟我有同感,所以导致戏曲大不如从前,每场演出剧场的人数都不多,现场的气氛更是没有演唱会那样热闹,但演员们呢?她们当然知道戏曲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可她们对待每一场演出都极其认真,尽管台下坐的人数不到2/3,但她们还是用心和台下观众交流,我曾经问妈妈这样一个问题:“假设现在台下只剩下一个观众在看你们表演,那么你还会继续演下去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妈妈毫不犹豫的说了一个字:“会!”这个字我终身难忘,同时我也被她们这种精神而感动。因此我又重新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剧场,用耳朵去聆听演员那悦耳动听的声音,用心去感受戏中主人公的心情,去体会〈〈春草闯堂〉〉的勇敢,去领略〈〈大别山人〉〉的豪情……虽然这节奏没有流行音乐那样动感,这情节没有武打小说那样曲折,这画面没有动漫电影那样丰富,但戏曲的风格,戏曲的精华,戏曲的魅力是别具一格的,是其他艺术无法取代的。我喜欢静静地倾听妈妈唱那悠扬的〈〈红灯记〉〉更喜欢听爸爸长那豪爽的〈〈大漠人氏〉〉,用心听,用心去感受戏曲的别具一格,戏曲的与众不同把!我喜欢听戏,就是爱听!
我们为歌狂
回忆里想起模糊的小时侯,云朵……“我要用力飞,不管有……”“雨下整夜,我的……”这些歌都是当今流行歌曲,有些你可能连名字都不知道,但这些歌对我们来说,都是小玩意儿,歌词顺背倒背都行。可这只限于流行金曲,那些民族歌,我们根本不会唱。因为我们爱歌、念歌,甚至为歌疯过、狂过。
我们,到底是谁?你一定想知道吧!“我们”就是五(一)班83个未来的天王、天后,以及我的家人。先说天王、天后们吧。你来到五(一)班的教室,会听到一曲曲动听的旋律,那就是我们的歌手在练歌。厉害的时候还会拿复读机来放音乐,全班合唱。更厉害的时候,同学们就拿着复读机边唱边录。有一次,班上搞“庆元旦”的活动,这下可乐坏了班上歌手们,因为他们可以在活动中大显歌喉了。那天,大多都是表演唱歌的,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对于我们的天王、天后们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同学们唱得欢,可老师却很孤单,眼巴巴的望着我们,我想她可能一句也没有听懂。但是如果我们换些民族歌来唱,她也一定很高兴吧!
换来说我的家人了,我们这一家三口,确实为歌狂过。我们竟在家里举行了一场流行歌曲比赛,一人两首歌。爸爸唱的是《忘了哭》、《爱你一万年》歌声低沉而有力;妈妈唱的是《下一站天后》、《我要飞》歌声明亮而清脆;我唱的是《你好,周杰伦》、《我们的爱》没想到竟然唱失声了,真是丢脸丢到家了。最后我也不知道是爸妈安慰我的,还是我有实力,我获得了第一名。我们会继续追求我们的最爱??歌,我们会为它继续疯狂,也许我们真的是未来的天王、天后也说不定哦!你想要加入我们的队伍吗?来吧!我们随时欢迎你的到来,我们是??狂歌队伍,赶快加入吧!
“追星”有感
从前老认为“追星”的生活既新鲜又刺激,现在却认为,那些所谓的“明星”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只是他们的优点比较突出而已。
那我们就来谈谈“追星”吧!
当前,港台流行歌曲充斥内地,一些“明星”应运而生。于是,一大批“追星”者便蜂拥而至,而且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对歌星的崇拜和痴迷令人惊讶。
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使中学生总想找一份精神寄托,而港台歌曲恰好符合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以人生为题材的歌曲,忽忧郁,忽潇洒;歌唱未来美好生活的歌曲,显得轻松、浪漫。这些太符合中学生的口味了。
但是盲目地崇拜、痴迷流行歌手对我们中学生是有害无益的。有的同学花很多时间去记一些关于歌星的事,对他们的事了如指掌,而对功课,却没有这种“聪明”了。
刻意去模仿自己所喜爱的歌手也是我们中学生所喜爱的。歌星们所喜欢的衣服,追星族会千方百计地买来……。这就把原属于中学生的美——纯真、自然抛到脑后,是一种以美的丧失为代价的行为。
以前我问自己,“明星”是怎么诞生的?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追星”的人,才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明星”。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盲目地追星中,自己其实失去了很多东西。
喜欢“明星”是无可厚非的,但过于痴迷就成问题了。让我们这些 90 后,在追星中千万别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指导老师:黄铭钢)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音乐
十五岁,如花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我多了一份只属于我的音乐.
呼吸感动,我不再退步,让音乐赶走我的孤独!
音乐--古诗词
从小学就开始学古诗,可那时,小小的我,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诗"这个字的含义,只知道它很少,容易背.后来,上了初中,语文课本中开始出现"词".我并不知道词是什么,只知道它比诗长,乱乱的,读不懂.在后来,渐渐接触的诗多了,词也多了,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去感受过它们.
十五岁了,我才发现,当我再次品读<<静夜思>>时,它不再是原来的"床前明月光"了,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我才懂得什么叫"低头思故乡".当我再次回味岳飞的<<满江红>>时,它不再是原来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了,回想起岳飞的岳家军,我才明白什么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原来这一切都是音乐,是人生大彻大悟后的或喜或悲的感叹.所以,读它,我不再孤独.
音乐--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听地太多.以前,只因为流行.虽然听不懂他们"咿咿呀呀"地在唱些什么,但因为流行,所以去听.从前,并不知道周杰伦为何有<<听妈妈的话>>,也不知道当初为何就迷上了这首歌,大概是因为流行吧,所以天天唱,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
十五岁了,当我再次去听周杰伦地那首<<听妈妈的话>>时,才知道,它并不那么简单,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听妈妈的话",从中包涵的也不仅仅只是那句简单的"听妈妈的话吧".
打我孤单的时候,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唱"听妈妈的话",因为它是音乐,它让我明白生活原来是酸甜苦辣地杂烩.
音乐--二胡曲
12岁开始学二胡,学了两年,虽然拉地还不错,可是,我却并不知道每首曲子中地意义,对二胡并没有产生多大感情.并不知道为何要<<赛马>>,为何阿炳会有<<二泉映月>>,只是迷茫,一个劲地去啦拉出那些"哆来米发",从来没有投入过任何感情.
十五岁了,当我再一次拿起二胡,拉起熟悉的<<豫北叙事曲>>时,才知道,作者在这首曲子中投入了多少辛酸的泪,多少回忆,它不再同以往一样,仅只有几个音符,它是活的,它是有感情的,它不是枯燥的,不是乏味的,它是有生命的,有热情的.
当我孤单时,我会哼着一些二胡曲的旋律,会一遍又一遍的哼,直至完全融入进去,让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音乐,它是只属于我的音乐.
呼吸感动,我不再退步,让音乐赶走我的孤独!
夜深了
离近明天还有多长时间 有谁会知道明天的一切 如果没有明天 那我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夜深了 站在夜空下 仰望着星星 却没有了烦恼 如果有一天面对流行划过的我 那么我将会许下什么愿望 会是没有明天的星期二吗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事情可以重演 那么我的生活将会变得乏味吗 简单的快乐是那么的难寻 我在烦恼什么 我只想平静的过着每一天 没有无聊人士的议论 没有无聊人士的骚扰 没有………… 离近十二点还有多久 明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黑暗中的星星显得格外明亮 如果让我对流行许愿 我只想回到我最快乐的那一天 每天早晨醒来反复的发生所有的一切
我们的青春,怎么了?
我们的青春,怎么了?听着摇滚,晃着走路,在白色T上画着各种颜色的图案......青春,我们用BOX演奏着重感节奏下乏味的生活。音乐,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的灵魂。走路,无聊时,不乏几句九零后的流行。网络,电视的传播,让我们蒙蔽了对音乐元素的本质追求。青春的乐种,本该被大众形象的归为摇滚,不知怎么,青春的我们,更偏爱通俗。成熟,毁了我们本该年轻的心。还记得曾经流行的一句话:“年轻人喜欢装成熟,到了成熟爱扮嫩。”背着双肩背包,白色球鞋,干净的T,蓝色牛仔裤......如果这样被定格为学生时代,那么他就代表这纯洁和时尚。所谓时尚,不需逃避大众,独树一帜;也不必太过雷人,耀眼夺目。要的只是发自内心的喜爱。青春是热情的,要我们放肆的点燃彩色的梦;青春是梦幻的,要我们插翅翱翔,飞往另一过度的天堂;青春是烂漫的,陶醉在酒红色花朵烂漫的芬芳......破灭吧,一切都破灭吧,潇洒后的哀伤,清醒了曾经深蓝色夜空下织成的梦。拼搏吧,因为我们曾经迷失方向;感恩吧,因为曾经跌跌撞撞;歌唱吧,让青春在深丛中绽放;微笑吧,让我们正在流逝的青春显得格外悲壮!长葛一高二4班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