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见闻作文

集市见闻作文 | 楼主 |2016-11-27 11:26:21 共有6个回复 405次阅读

今天,妈妈把我送到外婆那儿,说是让我去体验农村生活,以免今后娇生惯养。一到外婆那儿,我便让邻居王爷爷带我去邻近的集市逛逛。农村的集市,鸡啼鹅鸣,起伏不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顺着集市中最热闹的街道走着,沿街挤满了热情的摊贩。

突然,一个稚气的童声吸引了我:“小姐姐,买一些卤鸡蛋吧!‘下岗牌’卤鸡蛋哦!味道好得很呀!”我看了看他,一张沾满煤灰的小脸上,嵌着亮晶晶、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我。我看着可爱的他,不知为什么,突然很想买他的卤鸡蛋,便亲切地问道:“怎么卖呀?”他指着旁边的小树说道:“不贵,5毛钱1个。”我随着他指的方向看见一个牌子上写着“‘吓’岗‘排’‘卢’‘级’‘但’......”错别字就有7、8个。我好奇的问他:“小弟弟,你怎么来卖鸡蛋呀!你不读书吗?”他若无其事地说:“噢,我读了一年级爸爸就让我不读书了,出来做点小生意,以后干大的。”我说:“不行啊!小弟弟,还是要读书的哟!”说着我递给他一元钱,“唰!”他撕下一页语文书,我的心彻底碎了。他用语文书包着两个卤鸡蛋给我,我苦笑着,离开了。

标题:集市见闻作文
网址:https://u.sanwen.net/subject/1727209.html
沙发回目录

寒假见闻之长春农村

集市见闻作文 | 2016-11-27 11:26

一 今天我们回到老家——长春,回到我别了五年的故乡,这次农村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几乎都住上了新房子,只有几家准备好了砖头,准备盖新房子,原来,我回来时,可是一家盖新房子的都没有,虽然,东北这个地方不下雪了,但以前下的雪还没化,到处可见大地白雪皑皑,很是美,汽车奔跑在乡村路上,摇摇晃晃,我还真怕汽车一不留神拐到一边去呢!乡村路的两边,还时不时的见到几头牛。

我一回到奶奶家,奶奶一下子就把我认出来,把我接到屋里,让我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不一会儿,就烫得我屁股疼。

东北的风土人情,可不同于易县,这里一有个什么熟人来,这间屋子可就热闹了。哪儿都是笑声。人人都盘着腿坐在炕上,炕上放着一张小炕桌子,桌子上放着点吃的,人人都不客气,

午饭吃时,你猜我们吃什么?我们吃的是黏豆包、酸菜,当然也吃什么豆角、黏玉米,这可都是咱们东北人的土特产,那可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东北的天气,也不同于易县,一到东北来,冻得我直哆嗦,尽管我身上穿得是羽绒服,下面穿得是厚厚的棉裤,我还是很冷。东北冬天外面极冷,可是屋里却太暖和了。

东北人的语言我有些听不懂,我虽然老家在东北,但总是不去,我也不会说东北话,今天奶奶说:“明天,我们上厩,行吧!”我一听,一头雾水,后来爸爸告诉我,上厩,就是上集的意思,还有那次大娘说,谁谁包的黏豆包里外发烧,我觉得很奇怪,后来妈妈说,就是包黏豆包的时候把豆馅弄得豆包外面也是,东北话好玩的多着呢!噢,原来如此!东北的话好玩的多着呢!赵本山等笑星不都出自咱东北吗!如果你想听,就赶快来东北吧!这东北老家的人啊就是那么乐观。

二 今天,我们要去赶集,(通俗的说就是去集市上买点年货,那一天,所有的商户都在这里摆摊,所有的农民都来这里购买东西。

我们坐的是一个小三轮车,前头是摩托车形,后面如同一个大箱子似的。我也叫不上来是什么,只是觉得非常奇怪,那个大箱子似的有一扇门,人进去可容下七八个人,我们颠颠簸簸地上了路,这种摩托车带着大箱子似的三板画,我在易县还真没见过。唉,因为总是摇摇晃晃,路上的雪一点儿都没化,我的心呀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车翻了。

集市到了,我们下了车,好家伙,天哪,怎么那么多人,到了集市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简直无法形容。人们都是采购过年用的东西去了。今年的物价虽然说涨得很凶。但是年总是要过的,每个人都提着几个大包小包的。再看着卖菜的忙的不亦乐乎,一把一把的钱往兜里揣呢!人们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笑容。

奶奶要给我买一件衣服,到了服装店里,我挑来挑去怎么也不合适,这么多衣服,我居然一个也没看上眼,这农村衣服一点也不洋气,怎么能符合我爸爸、妈妈眼中大小姐的身份呢?连跑了十几家杂货店,(这店里是食品、用品、服装什么都有)什么逻辑,最后,我凑合着买了一件,我问了问旁边那件,居然三十五元一件袄,真不会做买卖,到易县怎么也得五六十元,看来东北人比较实在。

我到了家贸市场,呵,不仅人多,物也很多,什么鸡呀,鱼呀,小西红柿,------各式各样,菜钱也涨了很多,蒜苔每斤六元,青椒每斤六元,野菜每斤十五元,贵得吓人,这方面宰人可太狠了,也是,南方闹雪灾,水涨船高吗!直接影响到这儿的利益。过年嘛,在这举国上下都欢庆的日子里多花些钱也是值得嘛。爸爸、妈妈也买了很多的菜准备过年。大包、小包,唉,今天的收获实在不少,当然父母的钞票也往外点的一千多块呢。过年嘛,图个热闹,多花点也值。

[1] [2] 下一页

板凳回目录

集市见闻

集市见闻作文 | 2016-11-27 11:26

天刚蒙蒙亮,远近闻名的县城老集市场便像炸开了锅一样翻腾开了,东西南北,人头攒动。

处在西北角的小鸡市,更显得热闹非凡,刚进鸡市那条路口,差不多挤成了一个疙瘩。人圈内站着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看上去二十六七岁,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脚上蹬着一双旧球鞋,闪着一对明亮的大眼睛,高鼻梁,说起话来,清脆响亮。他前面放着二个装满鸡的大笼子,小鸡在笼里发出叽叽的叫声。行家略微一瞅,便知道是些空着肚子的小鸡。

“哎,我说看她的小鸡直叫呢,怎么她不给小鸡喂食。”一听口声,便知是个外乡人。

“你懂什么,人家的小鸡上市,还从来没看见喂过一次呢!”地地道道地本地人,颇带自豪的口气。

“瞧她多憨,别人的小鸡上市以前,都攒着劲喂食儿和沙子,一斤食沙一斤秤吗!”

“人家可从来不干那样的事。”

内行人不管他们的议论,各自挑着看上眼的小鸡,不一会儿工夫,个大肥胖的小鸡一下被“抢”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拍着手里的小鸡肚子说:“他嫂子,你这小鸡肚子是空的,俺看出你这个人心眼实,那两元钱你就不要找了。”一旁的熟人笑着说:“她养了三年鸡了,每次鸡上市,都不喂食。谁不知她是镇上有名的文明养殖大户!”

“啊,啊!怪不得啊!俺回乡以后,一定替你传名。噢,对了,你名子叫啥来?”

这位大嫂红润润地嘴唇动了动,接着便是一阵清脆的笑声:“大爷,不要替俺吹了,虽说俺靠养殖赚钱,可也不能赚那昧良心的钱哪!大家不是都恨那样做吗?”说着把两元钱塞在老人的衣兜里。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赞叹的笑声,这是春天的笑声。

#4楼回目录

市场见闻

集市见闻作文 | 2016-11-27 11:27

“卖茄子啦!”“茄子多少钱一斤?”“太贵了!”这一系列嘈杂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开始赶集了。

我也和妈妈加入了人群,开始选购商品。在集市上卖商品的都是朴实的农民伯伯,商品也都很便宜。我们买了许多商品,再向前走,我看到了个卖草鱼的,这里的草鱼个头好大呢!要有60—70厘米长,我问了问价格,六元一斤!这时,一位身穿土绿色大褂,褐色裤子的中年大汉走过来。看到了大草鱼,问完价钱后,不假思索的要了个最大的,一称:72元哩!那人满不在乎的掏出鼓鼓的钱包,付上钱。我小声地说“您可真有钱呀!”他说“哪里,哪里,我以前也是农民,连饭都吃不饱,现在,我受‘麦田’行动的资助,猪、羊、狗都卖上了好价钱,还买了辆变速自行车。今天,我儿子过生日,买条鱼为他庆贺,这多亏了共产党呀!”

听完这句话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受“麦田”行动资助的农民。在电视里,我看到了许多农民们被“麦田”行动资助以前的生活状况:那里没有宽敞的马路,没有明亮的路灯,没有学校,甚至房屋没有顶层。那里的孩子们没有足够的粮食,记者给他们了一碗没有盛满的凉饭,他们都高兴的跟过节一样。在他们家里,床是两张较宽的板凳,一个暖壶,一个饭桌,是他们家里的唯一家具。记者到农民家里,他们用最好的饭菜—一小碗米饭几块咸菜来招待记者。

后来“麦田”行动的工作人员帮他们建立了学校,使许多贫困学生都接受了义务教育,使贫困农民住上了正规的小楼,并教他们怎样科学种田、喂牲口。将这里的农业发展的很红火。猪、羊、牛都卖上了好价钱,农民们赚了不少钱,在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士为贫困农民捐助物资。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村里的人有的开了商店,有的买了自行车,村里的日子渐渐的红火起来。

现在,“麦田”行动还在进展,我真心的希望能有更多的贫苦农民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过上好日子!

#5楼回目录

家乡的端午节

集市见闻作文 | 2016-11-27 11:27

端午节是我国一项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一段荡气回肠的典故传说。伴着热风的炙热,在绿树成荫万木竞秀的5月,人们就会欣然的从异地各处赶回来,团聚一堂共渡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个风云突起、诡异变换的年代。朝野诸侯纷争,王侯将相辈出,名士百家争鸣,辩才纵横天下。屈原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人物,能文善墨文采卓然,著《离骚》、《天问》等文章,创建楚辞题材。文章句式回环复沓,成排山倒海之势,辞藻瑰丽多彩,确为千古之绝唱。屈原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为楚国贵族大夫,参政国事大计。前期仕途坦荡,屡建政绩造福百姓,后期由于楚王偏信小人,听信谗言,屈原屡遭打击备受冷落。此时的屈原面对风雨中摇曳的江山社稷,欲高呼却无人接应,面对穷困中挣扎的百姓,欲拯救却无能为力。拳拳报国心,被权贵肆意蹂躏忽略,一片赤诚之情,却被淫雨戾风侵袭,空怀天下大志,遗恨报国无门。只能浪迹荒原,聊此余生惨淡过活。在那年的5月5日,面对国土沦丧山河破旧的现状,怀着满腔的悲愤和惆怅,屈原荡舟河上,水光波影里倒影着蓝天白云,风景依然旖旎多姿,只是古国已经烟消云散去。清风拂面,吹散青衫长巾,船头那个背影,清瘦矍铄而又伟岸……屈原纵身跳入水中……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带着满腹经纶的才情,带着对冰冷现实的无奈,飘然而去,留给后人一个永恒的念想。青山无语竹涛呜吟,流水有情悲伤成河。后世人们敬重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情他郁郁不得志的遭遇,就把每年的这天定为节日,世代祭祀怀念。用糯米做成粽子,遍撒江河,以诱鱼虾来食,保全屈原的灵魂安息平静。

粽子以糯米为原料做成,粘连甘甜美味可口,从集市上购得过,品尝过粽子的味道。只是我是北方人,家乡不产糯米、不做粽子,所以对制作工艺不甚了解。在我们北方,到这天都是炸糖糕,把面用热水烫过,然后和好,面里包上红糖,在油锅里炸煎而成。焦黄的皮,甘甜的面食,咬一口口齿留香。小时候物质匮乏,生活还很贫困,家里是很少有多余的钱拿来买零食的,平常看到糖糕,只能干咽口水望洋兴叹,只有到端午节这天,家里才会置办糖糕,以飨胃口。还记得小时候,随姐姐一起去买糖糕,晴朗的天空艳阳高照,热风拂面而来,只有树阴地还有一丝清凉。熟食店门口人们排着队。师傅们娴熟的操作着,和面、包糖、油炸、出锅,买到糖糕的起身离去,没买到的依然在等候。在人生的记忆中,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画面,我却仍然记忆犹新,或许这种场面更具有生活气息的缘故吧。正是这种平淡中略带温馨的场面,愈加能够使人能够历久弥新。

看报道南方的这天,江河边聚满人群、旌旗招展,江面上百舸齐发、川流不息,场面恢弘浩大、蔚然壮观。我的家乡水源奇缺、河窄水浅,没有条件举行这样的盛典。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也正好是麦收之日,远赴他乡做活的人们就会风尘仆仆赶回家,与家人团聚。端午节这天,热情的阳光普照大地,蓬勃的梧桐枝桠投到地上一片绿荫,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吃着糖糕,喝着小米粥。男人们会说起外面的风俗人情、轶事见闻,说起工地上咋样的披星戴月、辛苦劳作,怎样的自己熬着寂寞,每个月夜下想家的滋味。妇女们就会说些家长里短,怎样侍奉公婆、抚养小孩,收拾家里的责任田。小孩们就来回乱窜,在院子里、大人的膝下打闹嬉笑,这久违的团聚场面,尽想着温馨的天伦之乐。

满山的树木正是生长的旺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遍野绿色的海洋。原野上的麦子已经枯黄,微风吹过,一排排麦浪此起彼伏,层次分明的奔涌摇曳。几只黄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人不时发出悠长的吆喝声,阳光洒满大地,到处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氤氲着燥热的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不免有些倦怠,从小巷深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声,洋溢着农村的气息和情趣。

一样的节日气氛,一样的过节心情,只是不同的过节风俗。我们北方,就是这样的来度过这个端午节的。远在他乡辛苦做活的人们,在离家几个月之后又重逢,与家人团聚,共渡端午节,然后再忙着割麦、打场,收仓。端午节为人们提供了团聚的机会,人们在此时小歇、安顿,享受一下节日的气氛,放松一下心情,然后再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6楼回目录

我家的端午节见闻

集市见闻作文 | 2016-11-27 11:27

今天,我们全家6点多就起了床,我们要去城南路赶早集市,我和姐姐在集市上各买了一个香囊和一条五彩绳,我们又买了一把粽叶和一把艾叶,当时很多人问我爸爸这艾叶在哪里买的。吃早饭时,我们还吃了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

扳脚娃娃是香囊的一种,很多卖香囊的人都卖扳脚娃娃,扳脚娃娃的手和脚是对角连在一起的,有戴帽子的,有扎小辫儿的, 我都分不出男女了!

还有,我们在东区的CBD如意湖看到了真的赛龙舟,是三条龙舟一起比赛的,16个人划一条龙舟,还有一个在船头敲鼓的,老远都听到鼓声和喊声。

晚上,我们全家在CCTV-1台晚间新闻上看到了我们上午看的比赛,我们还看到了粽子里面包几个枣,可以送给特别的人。

#7楼回目录

乡村见闻

集市见闻作文 | 2016-11-27 11:27

乡村见闻(一)牛拉车又到放暑假了,我很高兴。今天爸爸骑摩托车带我和妈妈去外婆家,一路上我可以尽情地看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十分惬意。突然我发现了一辆牛拉车,一位农民伯伯在前面牵着牛,后面拉着满满的一车东西,慢慢地走着。我以前只知道有马车,这次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二)割稻谷今天爸爸帮外公去田里割稻谷,我也去看了一下。田野里的稻谷都是金黄金黄的,一派丰收的景象。太阳很大,天气很热,爸爸戴了一顶草帽在割稻,外公在打稻,都汗流夹背的。我给他们送去了清凉的茶水,就马上回家了,因为实在太热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意思了。(三)掰玉米今天,爸爸和外公、外婆去集市赶集了,只我和妈妈在家。外公种了很多玉米,说是已经可以煮嫩玉米吃了。妈妈知道种在哪里,我们就拎着篮子出发了。到了地里,果然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长得整整齐齐。撕开看了是嫩的,就掰下来,掰了一篮就回家了。煮熟后,我马上就吃了俩,刚掰的白玉米又香又甜,真好吃。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