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500字作文
今天是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是,今天,阳光灿烂。
我没有回老家,因为学校不放假。
所以,我不知道漫山遍野是不是又开满了映山红,不知道古老的石碑文上是不是又布上了蜘蛛网,不知道新翻的泥土是不是还有地底的气息。
可是,我知道,当我站在祖先的坟墓面前时,我一定没有眼泪。
那清澈的心灵之水已经没有痕迹。
当我最尊敬的三个老人在我身边消逝,我就已经没有泪水了。
每一颗流星的消逝意味着一个人的离开。
而我的星空,已经划过了三颗最耀眼的流星。
我已经没有多余的眼泪去为别人而流。
因为我知道,每一次泪水划过面颊,我的心,就会碎。
心碎了,再怎么拼凑,也会有伤痕。
清明的季节,多雨。
我喜欢清明的雨,因为那是已离开的人曾经的思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
喜欢的人离开了,可是,我还活着。
我必须背负着他们的期望,去完成我的使命。
因为,我是活着的。
即使有悲伤的,痛苦的回忆,但我还是活着的。我不会忘记,因为没有应该忘记的回忆。
所以,我就必须用心去面对事实。
总有一天,我会战胜这些回忆,勇敢地生活下去。
清明时节,不再雨纷纷。
清明时节
柳江县拉堡小学六年级喻凯颜
“清明时节闹纷纷,路上热闹不可行。借问祭坟何处有,人人遥指小松林。”一首小诗,把清明时节最重要的事件——上山祭奠和踏青提到了我们生活的重要日程上。
祭奠是对先人的缅怀和告慰,是后人的家族史和礼节的教育。所以,清明节这天,就会有很多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山去。要问他们上山干什么呢?顾名思义,当然是上山祭拜祖先。
那一天,爸爸带上我和妈妈,来到太爷爷的墓前,虔诚地为他的坟墓铲铲草,扫扫地面,供上供品和美酒,烧起香烛,再跪一跪,拜三拜,为太爷爷祝福,同时也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祈求,求健康,求平安,求财富。爸爸让我也跟着学跪学拜,说来也奇怪,这一跪一拜之际,一股对太爷爷的恭敬之情竟油然而生。我们还把那些大包小包的东西先供一供,再烧掉,给去世的太爷爷“寄”一些“钱”,“衣服”,“房子” ……让他在天堂什么都不缺。爸爸还让我读一读墓志,了解太爷爷的光辉业绩和美德。这一读,我的小小的心灵里,就播种下了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呀,太爷爷曾为了我们的家风风光光于人前,我是太爷爷的曾孙女,我得发扬他的光荣传统,还得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我们家的风光发扬光大。在临走时,我们还放鞭炮,让太爷爷知道扫墓结束了。清明时节扫墓可真热闹呀!看,山上山下,除了扫墓的人,还是扫墓的人;墓前墓后,除了缭绕的香烟,还是缭绕的香烟;坟头坟尾,除了香烛供品,还是香烛供品;耳边耳畔,除了鞭炮声,还是鞭炮声。啊!多少个家庭也和我们一样,在告慰先人,在教育后人,在传承美德呢?
在清明时节,除了到山上去祭奠,人们也顺带踏青。
去的一路上,回的一归程,都是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的好机会。我们仰起脸儿,让春风抚弄抚弄疲惫的脸蛋,理顺飘飘的长发;我们伸长双手,要腾空飞翔,拥抱蓝天白云;我们摘一朵野花,插在发梢扮个俏;我们撩一片水花,在溪中留个倩影;我们拉开喉咙,让歌声在旷野中奔驰……在这个时候,没有了工作的劳累,没有了学习的劳苦,没有了生活的劳碌;所有的,就是我们的心和青
山绿水融在了一起,我们的心和花草树木连在了一起,我们的心和蓝天白云嵌在了一起……
“清明时节闹纷纷,山上尽是祭坟人。借问相约何时来,遥指来年又清明。”小诗吟处,清明时节那上山祭奠的一幕幕又在眼前浮现。912字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清明时节,几缕昏黄,点点灯火,是谁在低声轻吟,轻声倩笑?
历史的轮回转过一个凄凉的夜,垓下,四面楚歌。清明的雨,丝丝缕缕,淅淅沥沥,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眼泪?
清明的雨将桃花绽放得异常的闹,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笑颜?躲在风中笑?
清明节,清明的风,带来枝头的点点新绿,携来初绽繁花的阵阵芬芳,送来阳春的和煦与妩媚,更引起了我们对我往昔的追忆同,对死去的灵魂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
虞姬:清明的幽魂
叶影憧憧,风从杨树下穿过,皎洁的月光映在了霸王的脸上。虞姬第一次从他那里看出了担忧。刘邦正一步步夺走他的一切,战无不胜的霸王竟也不得不面对兵败如山倒的现实。虞姬明白,项王担心的正是自己,她走投无路,悲哀地嘶鸣,虞姬夺下宝剑,挥向自己的脖劲,鲜血喷洒,嘴角露出的却是幸福的笑,“将军,保重!”气若游丝的呼喊。
黛玉:心碎的灵魂
焚稿断痴情,泪洒相思地。宝玉和宝钗的事本来就是黛玉多年来的心病,如今宝玉也“抛弃”了她,怎么不使她心碎呢?“狠心”这两个字又代表什么?黛玉口吐鲜血,让人悲伤。你这样地死去,值得吗?
绿珠:清明的孤魂
绿珠,这个名字天下皆知,只因她的绝色倾城。赵王司马化向石崇要婢女,独要绿珠。石崇回绝,刀兵便包围了金谷园。石崇轻笑:“我为卿获罪。”绿珠落泪:“愿死君前!”说完,便从高台纵身跃下,身后,是石崇飞溅的鲜血。
她们都是为心爱之人而死,却无遗迹可寻。只有用这清明的点点灯烧来凭吊这美丽的灵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送去我们的无限哀思。
千年后,又是清明,却无人祭奠这美丽的灵魂,可她们的奉献,她们的无私,永远留下我心中,留在美丽的清明。
清明时节
看不到那时的你在落泪横流
如今清明时节雨落又添忧
晨起看一眼熟睡床边的你
殊不知谁又在那头静静地等候
飘零的落泪掺杂在清明的雨水
路旁的行人只摇头叹它一去不回
把爱与希望寄托在下个世界里
等待着那世态炎凉的一刻悄然回味
清明的下雨天
过路的不打伞
欲断魂的行路人
心却无力回转
……后来她才懂得
这不该是无声季节里的雨点
本应是满花尽开后的容颜……
郑州九中高一:李豪哲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我们都会迎来一个沉痛的日子——清明节。这一天,我们都应悼念死去的亲人及为了祖国而死去的革命烈士们。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去扫墓上坟。然而,关于清明节也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首先,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吃清明团子。据说,清明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这种汁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糅合,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吃起来甜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它的由来也很有趣。其中一个说法是苏州一位后生为纪念大禹而做的;另一个说法是太平天国大将陈太平为了躲避追捕,伪装成农民。帮他的农民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而做的。 虽然清明的传说意义深厚,但也有一些习俗不应传播,上坟就是其中的一件。上坟很容易因为处理不当而引起火灾。据了解,重庆垫江县松林村发生了一起大火,这场火就是因为上坟烧纸而引起来的。所以,在祭奠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安全,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中国的民风民俗深厚久远,让我们为保持良好的风俗习惯,一起努力吧!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恍惚间又来到了十字路口.抬头凝望那一抹烟雨,心中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蔓延开来.
清明节是怀念逝去的人的日子.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弱小却坚强的孩子.他叫吴越,是我的堂弟,曾经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年.之所以是曾经,是因为他患了一种先天疾病已经夭折了,但他瘦小而脆弱的身躯内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是从他倔强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执着,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病重的时候,我没能在他身边.但是,我妈妈告诉我,在他病重那段时间,他努力地睁开眼,吃力地维持着急促的呼吸.也许,那是他对生命的渴望最明确的表现.这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地方.
然而,我们又该怎样热爱生命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用行动来表示,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意义.我们必须要有符合实际的理想,并且下定决心要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有的人整天无所是事,游手好闲,有理想却注定一生碌碌无为,那么他是在浪费生命.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并且好好地把握住每一天,做该做的事,这样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有人说,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在掌握.有的人就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因而成为了震撼世界的奇迹.比如霍金,比如海伦凯勒.所以请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其成功的机会很多.
清明节,人们都说是一个悲伤沉郁的日子,但是我们要学习那些在天堂的人对生命真诚追求,要充满希望地度过每一天!
清明时节
几滴春雨,下在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地方,点在那“欲断魂”的节气中,而我的思绪飘在那更远更远的空中,犹如断线的风筝,终究会落在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
从小,清明节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节日,应该说是不熟悉,什么时候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了也不知道,真的像烟雨一般,飘过则过,涣散则散,不会触到我内心的任何角落。
这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彩色气球、没有欢笑的节日。鲜花的美丽不是让我们观赏的,它们将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飞到爷爷奶奶飞到的地方。
烟火,打开了人世间的另一扇门,那些话语那些泪水,都走进了那扇门。这扇门啊,多少年前我们看着那些此时令我们缅怀的人都走了进去,是缓慢的,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要让火焰亲自打开这扇门,没有人的进出,只有那些被我们拿去祭奠的事物消失在其中。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宇宙中的黑洞,且不论两者能否做比喻,至少它们有着同样的行路方向,多么宽广深远的路,永远只会是单行道。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在清明时分去做了这个节应做的事情,我第一次去了爷爷奶奶的墓园。记得墓碑旁的一株迎春花开得格外灿烂,挂满金黄色花朵的枝条在园中变得分外诡异,此时似乎已经不是生的权力使花朵开得这样亮丽,而是死的意念,使它绽放。
一个穿着黑大衣的人,黑色的袖管衬托着一双白皙而修长的手,这手中有一束这样金色的迎春花,看不清他的眼睛,他呼吸的声音是没有呼吸的声音。这是他手中的迎春花,此时艳然绽放在我的身边。我看着他,沉默。无话可说的风静得像我与花之间空气的静,我与花同时都是这个世上还在呼吸的生灵,我却感觉这花并非来自人间。
满山的墓碑,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满山的松柏,人的生命是这样森严;满山未融化的雪,人的生命是这般凄凉。
清明,十岁的清明节。清——明,清如同那天的天空,明如同那天天地间的一切光亮刺眼。这两者貌似格外的不匹配,就像墓园中的墓碑与花朵,但它们确乎命定在一起。
我的思绪就这样飘飞。从小就很少有放风筝的习惯,更没有在清明时节放风筝的经历了,而真正放飞过的几次中有一次风筝就很美丽地自由了。我在清明节的思绪就如同那放飞了却永不归回的风筝。
在这“欲断魂”的节气中,思念是永不熄灭的灯火,而怀恋是那个黑衣人手中永不凋谢的花朵,那样使人心碎。
清明时节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10级3班 胡逸菲
四月五日,死者的节日,
泪水的节日。
墓碑前的糕点,萎缩的花束,
伴着鞭炮声,灰烟成为一道风景。
冥币在火盆里渐渐烧焦,
打着卷儿,散发出烧焦后难闻的糊味。
溟朦成一片,
孤寂的灵魂,
和着呜呜咽咽的哭泣声,
挤靠成一团,
来获取些温暖。
看着人们跪着,散坐成一堆,
在一个装裱过的木匣子面前吱吱呜呜,
哭红眼圈,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殊不知匣子里装的粉末,
已被雕琢,油漆过了,
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人了,
早已飞出从前的那个躯壳。
整个陵园,
被黑烟熏得乌烟密布,
有人哭,他为救人而奋不顾身的英勇;
有人哭,他被疾病折磨所遭受的痛苦;
有人哭,他一生充满坎坷的悲惨命运;
有人哭,他未完成的梦想;
也有人哭,他死得冤枉、不值。
在墓碑前,
生变成了绚烂的春花,一种新生;
死变成了静美的秋叶,一种解脱。
在它面前,
生死变成了一种循环,
在人世间不断重复上演,
在雨纷飞的日子,
在清明时节,
再在遗像面前放上一束鲜花,
放上死者生前爱吃的糕点,
让凋谢的花瓣,
留做纪念。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个清明,我们全家回到了老家,为我的爷爷扫墓。在车上,气氛十分的沉重,以为我的外公在前几天去世了。它让我感受到生命是那样的短,命运是那样的捉弄人!过年时,能跑能跳能吃能喝,但几个月后的今天,就去世了。
爷爷的坟在家不远处。因为今天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
我们找到了爷爷的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纸钱绑起来。绑好了以后,奶奶让爸爸拿出12支香给她,不一会奶奶便把香点燃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爷爷,今年我们来看你啦,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给我们一点吗!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财源广进,让家里面的孩子每个都学习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考高学的姐姐,让她一次性就考上重点中学吧,上一所好学校,你们能答应我吗?爷爷,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之后,奶奶便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过了一会,妈妈也敬了酒。然后,我们就开始烧我们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奶奶便说道:“东西太多了,给你个袋子装一下!”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袋丢进了火堆中。烧完后,我们在坟头跪了下来,拜了几拜,便起身走了。
在走之前,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