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五大意外收获

歌德 | 楼主 |2013-12-10 17:01:55 共有3个回复 750次阅读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惊呆小伙伴 网友:好冷的笑话

央视网刊文“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同时并对这五大好处一一作出详细论述。

1. 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2.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3. 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

4. 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5. 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标题:雾霾的五大意外收获
网址:https://u.sanwen.net/subject/1565374.html
沙发回目录

雾霾的五大意外收获:网友热议

歌德 | 2013-12-10 17:02

网友热议:有些人能把翔吃出肉香来!

好男人张小政:雾霾还有其他好处:1.雾霾天看不见对面的情侣秀恩爱、不会心生嫉妒。2.监考老师看不见学生,可以放心作弊。3.吃饭是看不见吃的是啥,可以提高食堂伙食质量!4.雾霾多了,人的寿命就短了,活到退休年龄65岁直接死掉,国家养老就没压力了!

贝某人:某些人把翔吃出肉香来已经够恶心了,竟然还有人从别人吃翔的动作上看出美感!

二毛小屋:接下来就该发表《毒奶、毒菜、毒酒、毒肉吃出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抵抗力!》

胡蓝蝶舞:建议官媒继续发表「论贪腐带来之五大意外好处」,继续反讽。

成就明天:官媒还想试图借助其垄断地位制造新闻,只是时代不同了,没有人会轻信他们了,也希望官媒与时俱进啊!

内红外白腹黑兔:这帮家伙什么样的地都敢洗,什么样的翔都能吃,政府倒也没白花钱养他们,只可惜智商是硬伤。

YolandaQueennn:#雾霾好处# 其实仔细看,文章是在反讽。只不过太柔软,太不犀利。应该让ZF更清醒,更高效,更对人民负责。而不是让13亿人的人权受剥夺。

板凳回目录

雾霾的五大意外收获:社评:治理雾霾不应有“空窗期

歌德 | 2013-12-10 17:02

邓海建

12月8日,中央气象台将雾、霾双预警降为黄色,这已是发布双预警的第七天。这两天,因北风出现,华北地区雾霾开始逐渐消散。至此,伴随着12月来临出现的这场雾霾,已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12月9日《新京报》)

雾霾的烦恼,终于从京津冀的喷嚏发展到长三角的感冒。那些“执子之手”而看不到脸的冷笑话,终于可以随便换个城市名都通用起来了。雾霾迟早会散去,而PM2.5的纠结也不仅仅是爆表的问题,但眼下最急迫的是,面对屡屡轻易破纪录的雾霾,我们究竟还能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无力感,起码眼下来说还是这样。一者,譬如环保部负责环境应急的专家表示,雾霾应急主要还是各个省为单位做,难以做到更大范围的应急减排。因为,有很多车辆在各省之间日常运输,全部限行的话,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目前主要是各省细化方案,区分外地车辆和本地车辆,将限行集中在城区里面。二者,根据环保部门的通报可以发现,雾霾的成因一方面是气候原因,即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另一方面是大量污染排放源源不断。虽说气候是外因,但是在污染排放难以立即减少的情况下,外因就成了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眼下城市的好天色,基本还真的是靠“大风吹”。

说这些,并不是要否认长效治理。事实上,解决雾霾的关键,还在于“点滴累进”。去年,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就联合下发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一规划也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此后是今年9月,国务院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被称之为“国十条”,进一步推进了治理进程。地方治理似乎也没闲着,譬如上海市在12月5日和6日先后启动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应急措施后,实施重点工业企业限产限污或停产、停驶30%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只是,面对“雾霾致京港澳高速拥堵,12小时货车只挪3米”等现状,公众还是有点等不及的焦虑。

事实上,眼下可做的、能做的、该做的,还有不少静悄悄处在“空窗期”。

一是监管可能还大有空间。譬如12月8日,雾霾大范围来袭,山东17市几乎全线失守,而就在当天山东省环保厅组织的一次突击检查中,竟有企业把执法人员拦在门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与对垒,考验的不仅是环境执法的刚性问题。

二是协同机制还很苍白。在不久前的2013中国城市学年会上,杭州代市长张鸿铭就提出“走出雾霾困境、区域联动很关键”的观点。此后,环保部长周生贤也强调,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机制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遗憾的是,眼下基本还是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协同治理的能力、区域联动的机制,亟待构建。

如果将连日来的雾霾视为一张张城市应急的考卷,成绩千姿百态、答案五花八门。要让市民少些吐槽,关键还是看职能部门多些行动吧。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相关的政府部门不能把主要矛盾对准普通公众,仅仅盯着老百姓的灶台和私家车。治理雾霾,当然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但是谁是“主菜”谁是“配菜”一定要明确下来。每个人都期待绿色中国,不同的主体必须尽到相应的责任,这其间,政府部门的第一责任必须明确。

#4楼回目录

雾霾的五大意外收获新闻原文

歌德 | 2013-12-10 17:03

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雾霾这两年成了全民公敌,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逐之于国门之外。然而,能击溃这个顽敌的似乎不是大内高手,也不是江湖游侠,而只有来自塞外的风。“风,是北京的抹布。西伯利亚,是北京的清洁工。让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快些到来吧!”@老徐时评 在微博上的哀叹既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不堪的现实,也说出了民众的无奈与自嘲。

不过,你可曾意识到,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我没有疯,也从未拿过雾霾的贿赂,甚至在写这篇稿时心脏还隐隐作痛,只是公道话还得说。

首先,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在咱们这个文明古国,各地在千百年变迁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骄傲,加之当代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大规模人口流动并存,传媒又日益发达,于是代表不同地方的人互相看不顺眼,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地域攻击成为“显学”。在雾霾问题上,最初也不例外。或许这跟曝光度有关,或许跟人们“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有关,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首先成为其他地方人民的攻击对象。有人借用清华大学校训杜撰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北京雾霾精神”……各种半真不假的段子,不胜枚举。连外国人也来凑热闹,创造了个“北京咳”的病症,还渲染中外白领因雾霾纷纷逃离北上广的“恐慌”。一时间,大家似乎找到了共同的笑柄和出气筒,人人数落北京,全然不顾首都总体的空气质量远强于石家庄、邯郸、保定、郑州和兰州等城市的事实。

这样不好,不实事求是,也不和谐。好在很快全国人民都结成了“抗霾民族统一战线”。雾霾这个敌人十分凶悍贪婪,对神州大地的征服策略不久便由重点进攻改为全面进攻,不但轻取了京津冀,攻陷了东三省,而且突破了淞沪防线,鲸吞华中大地,蚕食渗透西部大后方,甚至在避霾胜地三亚也抢滩登陆,其推进之神速足以让当年的日本鬼子汗颜。雾霾所到之处,各大城市率先缴械,中小城镇和乡村也相继沦陷,居民想找块“敌后根据地”躲躲都难。于是,全国各地人民悲催地发现,大家在雾霾面前是半斤八两,轮流患难,谁也拿不出多少优越感,还是不要相互拆台了。

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不可否认,受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准确地说,这种希望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反过来: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当然,有人要说权贵可以买“特供”空气,可以躲在豪车里,可以用这样那样的手段降低自身所受的伤害。但那毕竟是少数人,他们也难以完全隔离于当地空气之外。大体而言,每个人在雾霾面前还是相对平等的。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

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当全世界都吹捧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当全社会都醉心于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时,雾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而清洁空气对幸福感的保证是金钱买不到的。我们的课本曾经信誓旦旦:中国“绝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让我们亡羊补牢,调整公共政策和生活方式,最终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四,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中国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在于坚韧,在于乐观,在于困难中保持幽默的能力。正如前文所说,“自强不吸”的中国人谈笑间编了很多关于雾霾的段子:司机开车追尾,向前车车主说,人潮人海中,能碰到你,这不是缘分,是雾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到公园约会,等了半天没见女友来,一打电话她说她也坐在那个椅子上,我一摸身边还真有一裘皮大衣美女,亲了一阵后,发现是条哈士奇……不气馁,才能幽默。吐槽是一种能力,调侃是一种态度,苦中作乐能为重新出发铺平精神道路。雾霾激发了中国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战胜雾霾的力量源泉。

最后,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作为全民公敌,雾霾自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不论你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孟非那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者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网友,不论专业不专业,每个人都有权谈论雾霾,因为谁也躲不开它。在争论和谈笑间,我们的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历史知识都有所进益,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雾霾,你知道什么是PM2.5吗?你知道做饭、烧烤是造成雾霾的幕后黑手吗?你知道英国伦敦60多年前的雾霾曾夺去1.2万人的生命吗?你知道haze(烟雾)和smog(烟雾污染)这两个单词吗?

如果说这些都是雾霾带给我们的恩赐,那么代价也太大了。风在吼,霾渐散,希望这风只把浊物带走,给我们留下团结的民族、平等的社会、清醒的头脑、幽默的精神和求知的热情——让它们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我们就能更有信心地应对环境和其他挑战。(记者王磊 报道)

(来源:央视网)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