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作文(共5篇)
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看到多远,就能看到多远。
春天,我们在这里,谁都是诗人,就像那些树叶,一夜之间就学会了鸟儿绿色的语言,这个味道是什么?是宁静的味道。
没有莫扎特的交响曲,没有贝多芬的钢琴声。这些高妙的东西,不应该在这里,因为任何人工的雕琢在这里都是多余的。那这里究竟有什么呢?一阵石破天惊的雷声,带来的是一览无余的春景,光秃秃的树枝,昨夜还在冰雪里沉睡,一觉醒来换了模样,抑或是他们从南国偷来的花朵,点缀在发间,但为什么如此恰切呢?
我喜欢优雅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远眺。刚好落在我脸颊上的,仿佛是从一个诗人的眼睛里搬来的阳光,那么温暖,照透心扉。门口就是河。河沟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河沟的水,很静,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河沟里的水,很甜,甜的好似九天瑶池里的玉露琼浆……风吹动着水波,也吹动着少女的心思,一粒水珠就是她的眼眸,一片嫩叶就是她的嘴唇,风飘絮,又是一个多了思恋的味道啊!
秋色已晚。我曾抚摸过的春天的树叶,在风中萧萧落下。想象着它在春天的样子,心中多了思恋的味道。
举起一片树叶,细数着清晰的纹路,刻录的是岁月的沧桑。人们说陶罐里酝酿着一坛乡情,古色古香,那这片树叶就酝酿着家乡的心愿,从寂寞的这儿,飞向遥远的那儿。当男女老少涌向都市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流了下来,守着这片黄土地,守着这条河,守着这个家。橘子早红了,稻香早散了,棉花早白了。老水牛哼着同样的调子,老爷爷呼唤着孙子的乳名催促着作业。夜色降临的时候,那一家家射出的灯光,有多少折射的是盼归的目光啊!这目光里,有高楼大厦,有车水马龙,有流水线,有建筑地 ……
如果,你要问我了,家乡是什么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为只有你来了才知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2
天朦朦亮,和着清脆的狗吠声,好不惬意!
一大早,父亲就在楼下开始洗漱了,衣服还是那么地单薄,脸颊还是那么地消瘦,臂膀却依旧是我心目中的伟岸。嗬!家乡的温度还是不会到零下那般冷冽,还是说,家里就有那般地温暖?
近年端了,家乡的集市应该在凌晨就沸腾起来了吧!这不,父亲雄厚温和的嗓音在唤起我对家乡集市的记忆:朴素、清新、自然!父亲给我戴上头盔,叮嘱这我多穿几件衣裳,继而就是悦耳的摩托引擎声蔓延开来……
拨开薄雾,迎着几滴小雨点儿,集市的景象使我尽收眼底!最是第一景当之无愧的就是早餐店了吧!瞧!那热气腾腾的馒头、豆浆、粉丝、白粥……小主儿熟练地扳起一个个蒸夹,大的小的馒头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乖巧地躺在暖窝里。听!“卖馒头咯!红糖馒头、刀切馒头,菜馅的肉馅的,咸的甜的辣的……”“店家,来碗豆浆,白粥外加咸鸭蛋一只。”“好嘞!豆浆白粥咸鸭蛋来咯——”“这边来份……”一餐两块钱,包你吃的饱饱打小嗝。
挺着鼓鼓的肚皮,每个人都笑着涌入集市中。赶集的人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吧!一些七老八十的老爷爷一股的劲儿,他们担着沉甸甸的箩筐摆在了路旁,蔬菜都沾着晶莹的露珠,好是新鲜。老爷爷们总会实打实地售卖他们的劳动产品,天然无公害。家乡的集市是没有限定性的摊位的,自由来自由走。水果摊,蔬菜类的估计时不时就会变成一家子。
父亲走在我的前头,我就这样乖乖地跟在他的后头。他不会去讲价钱,卖家们好像很熟悉父亲这位顾客,多出来的零头总会被省略去。其实我很想问问父亲,为什么不去讲讲价,砍砍价,但我知道他会以沉默答复我。我心里也明白,一些东西不用言语,自在人心,这不是物质性的交情,而是无形的乡间独有的情谊。
近中午了,人反而更多了。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挑顶尖物,自在响午时”。怎么说呢?这是每个集市都有的特点吧!很多人会在赶集者收摊之际,拣拣“便宜货”。毕竟家总会唤起人们归依感,为了早早回家吃顿饱饱的中饭,卖完货物就很开心咯!乡间的邻人都是容易满足的,各得其所地买卖,看似简单现实难呐。但是,乡间的集市永远是纯朴的!
我给父亲戴上头盔,自己提起一袋袋的收获品,悦耳的摩托引擎声再次蔓延开来……
家乡集市,父亲的味道,乡人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3
前几天外婆带来一袋家乡的地瓜,地瓜裹着一层泥土,带着乡间朴素的味道。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拿一个,怕手劲大捏坏地瓜可爱的造型,闻着那味道,香香的,甜甜的,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着祖祖辈辈的家乡人。去年国庆回家,只见以前那些瓦房都不见了,现在道路两旁都建起了楼房,商店到处可见,现在的农村都变得现代化了。
家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时代,家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和物都在变,可是家乡的味道是不会变的。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我记得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花花草草的;有宝珠茶.李树.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因为爷爷喜欢种花,特别是夜来香种了四棵。后院还有一颗龙眼树,很大很大,要三个小孩才能抱得过来,到了秋天树上结满了果子,树枝都弯下来了,微风轻轻吹来,果子在枝头上跳起舞来,好看极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的开放着,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那花香围绕在你身旁。这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当你再走近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而记忆就这样融化在这家乡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思念,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念,让我们这些在异乡的人静静的品尝……
家乡的味道作文4
随着年岁的增长,怀旧感愈为强烈了。这段时间表弟的两次匆匆回家,更是勾起了我心底关于家乡的那份记忆。
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这个时节的家乡,应该是玉米成长的季节。种得早的,可以先采了回来煮着吃,嫩嫩甜甜的,满嘴的玉米香。等过了一段时间,老了,大人们便会挽上箩筐,去地里把棒子采了回来,有些玉米桔杆根部甘甜,大人们便会把它砍下来,我们坐在田埂边上大嚼特嚼,那种甘甜的滋味,凡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都不会忘怀。
玉米棒采回来后,放在场地上要准备撕开外皮剥出玉米粒来。棒子头部有一些长长的褐色玉米须,记得儿时的我们最喜欢把它扯下来,粘在细铁丝上,做成弓形挂在两耳处,然后捋着假胡须伊伊呀呀的唱着不着调的京戏,大人们在旁边看着我们顽皮,也只是微笑,并不责骂我们。剥玉米粒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纯手工剥是最好的,然而量实在是大,大人们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有的用螺丝刀捣出一列列路子,有的用锋利一些的板凳脚刮,我们在边上玩耍,偶尔把开好路子的玉米拿来,再一个隔一个的剥掉,留下来的玉米粒,自己美名其曰为“牙齿”。
玉米粒全部剥好后,剩下的工作便是把它晒干,然后加工成玉米粉。最最开心的便是这个时候了,母亲把新鲜的玉米粉烧成玉米糊,再加上一些嫩玉米粒,揭开锅盖,深深地嗅下去,满屋子都是玉米的清香,年幼的我能喝上好几碗,想至此,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前几日,一朋友看我在网上留言说想喝家乡的玉米糊了,问我玉米糊是什么味道,我笑笑道,那是家乡的味道啊!她深受感动。离乡久了,浓浓的乡味在心中会生出根须,随了根须,家乡的味道也就在意识中不断成长了,长出了乡情,长出了绵绵的思念……
家乡的味道作文5
今天闲来无事,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本子,想给里面留下些什么。放开扑下去写,拿起笔时,突然闻到了那股气味。我才知道,原来那是家里的气味。
本子的纸中弥散出来的清香,是家里檀香放在上面形成的。
闻着里面的那股家乡味道,掐指一算,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回去了,难怪对这个气味如此的熟悉,能这么快分辨出来。
整天,同学们都会在我耳边算日子。“一天”、“两天”、“放假了!”这样叫着,很兴奋。看她们兴奋的样子,我总会冷哼一声。又有谁是真的想家了?
有谁想家了?无非是惦记着父母手中红色似血的钞票,是惦记家里许久没有开机的电脑,也有人惦记家里的大床,惦记妈妈的一手好菜,都不是为了体验温馨。
我闻着,贪婪的吸着那熟悉的味道。这时候我发现我也喜欢想了,家里父母真切的微笑,粗糙的双手细腻的揉着我的头,我也想起了。
妈妈的一手耗材真是幸福,家里那张大床就是温馨。这就是家,温馨、幸福。
家里有个习俗,出门在外要带上家乡的一把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觉得很好玩。上小学的时候就捧上一捧土放在袋子里,然后带到学校,我每天都要背着它,哪天,袋子破了,土洒在教室里,同学们都笑话我,讽刺我。我撇红了脸跑;,一个人坐在操场角落里哭。我发誓再因为不要带这些东西了,傻了吧唧的。
现在,看到这个本子,我不自觉的想着。或许誓言都有破灭的时候了。
宜都2中高一:蔡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