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家毛泽东作者梁衡介绍

着墨 | 楼主 |2013-03-02 08:53:03 共有3个回复 1926次阅读

梁衡

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标题:文章大家毛泽东作者梁衡介绍
网址:https://u.sanwen.net/subject/1011421.html
沙发回目录

文章大家毛泽东作者梁衡人物简介

着墨 | 2013-03-02 08:53

人物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季羡林老人称其为“政治散文”。

《夏》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 《青山不老》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跨越百年的美丽》选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8课。《夏》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被选入初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板凳回目录

文章大家毛泽东作者梁衡的作品

着墨 | 2013-03-02 08:53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大无大有周恩来》《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美丽的晋祠》被选入鄂教版六年级下学期[1]。《这思考的窑洞》被选入粤教版高中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他还写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写的是玛丽·居里发现镭的文章,已采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代表作《数理化通俗演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红毛线、蓝毛线》《夏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大无大有周恩来》《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人人皆可为国王》《为文之道》《壶口瀑布》《走近政治》《梁衡文集》《晋祠》《夏》《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

#4楼回目录

梁衡散文《夏》原文

着墨 | 2013-03-02 08:54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纤纤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 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纤纤:细微的样子。

黛:青黑

主宰:统治

灵秀:灵活、美丽

磅礴:气势盛大

终极:最后的终点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匍匐:爬行

滋:滋生

融融:暖和的样子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标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