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为何会有塑化剂,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白酒产品普遍塑化剂超标,并报道说中酒协称白酒产品基本都含有塑化剂。究竟什么是塑化剂,白酒中为何会有塑化剂,是不是所有白酒都塑化剂超标,对人体又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事件回放:媒体报道称白酒产品普遍塑化剂超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白酒产品普遍塑化剂超标。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指出,白酒产品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毫克/公斤,最低0.495毫克/公斤,平均0.537毫克/公斤。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但我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是不负责任的。
白酒中为何会有塑化剂?
中酒协发表声明称,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有媒体报道称,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中酒协建议:禁止白酒产销环节使用塑料制品
中酒协发表声明称,建议1、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2、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究竟什么是塑化剂 对人体有何危害?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曝白酒基本都含塑化剂 长期摄入损生殖能力
白酒中的“塑化剂”来自哪
“塑化剂”(英文:plasticizer):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塑化剂种类可达百余种。此次媒体曝出酒鬼酒中被检出3种塑化剂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
塑化剂是一种塑料中的添加剂,不是食品添加剂,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是人为添加进去的。塑化剂是不能用于食品当中,而且对于塑料中的增塑剂也有一个标准,而且用了增塑剂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的食品,也不能用于婴幼儿的食品包装。
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
增塑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其微量的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通常情况下,人群日常暴露水平极低,对人体健康尚无明显影响。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太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
生活中的塑化剂几乎无所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连保鲜膜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很多不正规厂家在生产塑胶用品、装潢材料、洗发水或是化妆品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地摊货"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盲目追求利益,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添加或使用邻苯二甲酸酯,所以其生产出的产品很可能含有过量的邻苯二甲酸酯。或是操作不达标,导致邻苯二甲酸酯不能稳定存在。
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来源
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
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
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塑化剂易溶于酒精
爆料人自称在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瓶售价为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经检测,该样品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的含量达1.08毫克/千克,而2011年6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毫克/千克。相比之下,酒鬼酒中的DBP含量已经明显超标。
上海酒类产品质检高级工程师董昕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只能作为增塑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不过,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容易溶解于酒精,而许多白酒产品在储运的过程中会接触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等工具,因此不排除在此过程中迁移进塑化剂的可能。此外,一些白酒还会采用塑料瓶、塑料盖进行包装,这也为塑化剂溶入白酒提供了捷径。至于为何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如此严重,还有待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塑化剂有留香功能
酒中的塑化剂还可能与“酒香”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人为直接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剂物质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其实无利可图,但塑化剂同时也有很好的留香功能,普遍存在于一些香精中,不排除假冒伪劣白酒掺入劣质香精来增香从而带入大量塑化剂的可能。但如果送检的酒鬼酒是正品,那么通过正常的发酵程序就能产生酒香,也没有增添塑化剂的必要,除非送检的样品本身就有问题。
记者致电负责检测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为天祥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该集团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第三方测试和认证公司,在中国已经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计量认证等部门和机构认证。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并未能证明其是否具备对塑化剂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的法定资质,对于送检事件的真实性,对方市场部负责人也未给出直接答复。